仅用3小时,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老兵找到失散家人——
“没想到团圆的路这么短”
■胡舰航 虞锦慧
胡朝波(右)和胡松达当年的合影。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的征稿邮箱里,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求助邮件。
这封邮件来自上海的胡女士,她希望帮助她的爷爷——抗美援朝老兵胡朝波,寻找失散多年的堂弟胡松达,并附上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
照片中,左边身穿空军军装的是胡松达,右边则是胡朝波。胡女士说:“爷爷这一辈人中,只有他和胡松达两个男丁,特别谈得来。”
胡女士介绍,长大后,二人先后参军入伍,始终保持着联系。后来,胡朝波退役在上海工作,胡松达还专程赴上海看望胡朝波。
然而,随着双方单位变迁和住址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兄弟俩失去了联系。胡朝波只记得堂弟定居在杭州,也曾多次前往杭州寻找,却因电话号码和住址变更始终未能如愿。
“爷爷近几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力衰退,很多人都认不得了。但每次他看到和堂弟的这张合照,便会念叨堂弟的名字。”胡女士说,这让她萌生了帮爷爷找堂弟的想法。
根据爷爷断断续续的描述,胡女士尝试着写下这封求助邮件。令她没想到的是,仅过去3个小时,便收到了确切回复。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邵言礼通过杭州市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建档立卡管理系统,迅速筛选出胡松达的档案信息,并逐一比对年龄、军种、部队经历等关键信息,最终确认了胡松达的身份和现住址。
“以往,摸排一位老兵的信息往往需要一周左右时间。”邵言礼介绍,如今依托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建档立卡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检索和多方协同核实,寻人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得知堂哥的孙女在寻找自己,胡松达激动不已。他说:“之前我也去上海找过堂哥,但就像大海捞针,始终没有结果。这次才得知,原来他也在一直找我。”
“等天气凉快些,我就去上海看堂哥。”胡松达说。
“没想到团圆的路这么短,这么快就找到了。”和胡松达取得联系后,胡女士感激地说,“真是太感谢了,帮我们全家完成了爷爷最大的心愿。”
据介绍,截至目前,杭州市退役军人信息数据库已收集数十万名退役军人基本信息,初步形成“退役军人之家”数字服务网络。该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数据的动态更新与系统功能优化,让更多退役军人享受到高效、精准的服务。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