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论坛丨电磁空间作战:智能化战争新样式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10-14 08:15:48

    电磁空间作战:智能化战争新样式

    ■韩筑春

    引 言

    信息时代,电磁活动渗透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陆海空天网多维战场空间,从底层承载各类信息活动,成为大国博弈角斗场、国家安全新边疆和联合作战制高点。电磁空间作战正在不断改变战争规则和制胜机理,是夺取制信息权的核心手段、达成作战目的的新型作战样式,成为打赢智能化战争的关键所在。

    电磁空间是实现多维战场联合制胜的超域和底座

    电磁空间是人为制造和自然产生的电磁波构成的物理空间,以电磁频谱为表征,在时空上与陆、海、空、天有形空间共生叠加。电磁空间的作用不是凭空而起,而是由时代进步引起、技术发展推动、战争形态演变促生。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量子信息等创新性技术发展正在重塑社会运行面貌,信息活动电磁化与电磁活动信息化相向而行,电磁空间逐步演变为现代社会重要信息活动领域,是承载国家主权与利益的新疆域,并作为独立作战域登上信息化智能化战争舞台。

    维护国家战略全局安全的新型领域。信息时代,电磁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国家战略运输、现代通信、移动物联、舆论宣传、战略预警等无不依赖于电磁空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骨干网络、关键节点、重要系统、数据中心等成为新的“战略要地”,一旦遭受电子干扰或摧毁攻击,将面临系统瘫痪、数据中断、社会混乱的不利局面。电磁空间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战略前沿和核心利益根基,直接影响并决定着陆地、海洋、空中、太空、网络等安全。国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在太空、电磁、网络空间等重大安全领域的活动、资产和其他利益安全。

    决胜联合战场全域制胜的重要领域。信息化智能化战场,电磁空间渗透贯穿于陆、海、空、天各作战域,是侦察预警、指挥控制、武器制导、敌我识别等战场信息活动的共同载体,是打通、覆盖和链接陆、海、空、天多个作战域的超域,是影响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底座,承载着绝大多数军事信息活动。地理空间和电磁空间跨域渗透、网络空间与电磁空间相互融合,电磁空间已成为体系作战的重要支撑。联合作战体系强者胜,而体系之基在“高效”、“高效”的依托在电磁,体系之魂在“灵活”、“灵活”的关键在电磁,体系之效在“精确”、“精确”的支柱在电磁。在联合作战中,夺取制电磁权是夺取战场综合控权的先决条件。

    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突破领域。智能化战争的重要特征是广泛分布于各维空间的无人化作战平台,近几场局部冲突向世界展示了无人机全维侦察、隐蔽渗透、精确清除和纵深打击的巨大威力。无人化作战平台的发展、网络信息体系的构建,创新出以智能化决策、指挥控制为后台辅助支持,以无人化作战为前端行动发力的崭新作战方式。无论是无人作战平台的环境感知、目标探测、蜂群组网、战术机动、遥测控制,还是从战场海量数据信息的广泛收集,到智能决策指令的高效分发,再到行动效果的及时反馈等,各环节都离不开对电磁频谱的有效运用。可以预测,未来战争将转向智能赋能、有人/无人协同,特别是智能无人自主作战模式加速发展。电磁始终是跨域联合、体系作战的唯一通道,是实现以快打慢、敏捷制胜的神经中枢,是实施智能无人、精确打击的基础支撑,电磁空间将成为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无人化战场夺控的焦点所在。

    电磁空间作战是夺控战场制电磁权的整体域作战

    电磁空间作战,是指围绕夺取制电磁权,为实施电磁空间侦察、攻击、防护、管控等行动,以电磁空间作战力量为主,其他相关力量支援配合,在电磁空间实施的作战。电磁空间作战,将在联合作战中先于其他作战样式展开,并贯穿全程、破敌要害、左右战局,发挥夺取战场主动权的重要作用。特定情况下,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战略手段,在战略对决中发挥关键作用。

    作战机理是围绕电磁频谱的整体对抗掌控主动。电磁频谱是开放共用的,不同频段电磁波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和应用场景,涉及通信、雷达、光电、量子、水声、敌我识别等各作战领域,是战场上重要战略资源。电磁空间作战,实质就是以电磁空间为独立作战域,从联合作战和战略博弈的视角,围绕频谱的攻防对抗和体系博弈,针对电磁波活动所实施的全频谱全流程全时空的整体对抗行动。与传统电子对抗相比,电磁空间作战更强调电磁空间作战域控制权的争夺。从电子对抗到电磁空间作战,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是由器到域的嬗变,这是战争形态加速向智能化演进,网信体系成为战争基础支撑的必然结果。电子对抗是联合作战的基本行动,电磁空间作战是联合作战的重要样式。

    作战目的是夺取制电磁权进而支撑综合制权。现代战争中,制信息权成为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电磁空间作战的直接目的,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有效制约敌方电磁信息活动效能,且充分保证己方电磁空间安全和行动自由,即夺取制电磁权。在联合层面,电磁空间作战为其他空间作战赋能,将制电磁权转化为对陆上、海上和空中等其他空间制权的支撑,实现跨域增效、联合制胜。其机理在于,广泛分布于地理空间的军事活动主要以电磁波为载体,电磁空间是陆海空天战场的“神经脉络”,谁掌握了制电磁权,谁就从根本上掌控了侦察、决策、打击、机动等军事活动的主动权,促成其他战场制权的条件,进而锚定综合制权的制高点,掌握全局主动。从印巴冲突等近期战争实践看,争夺制电磁权的影响从战场行动层面上升到战略全局高度,深度影响战争进程和战局走向。

    作战重心是一体筹划实施侦攻防管基本行动。电磁空间作战任务的达成,需要围绕用频、攻频、护频和控频的高效运行,通盘筹划电磁空间侦察、攻击、防护和管控等基本行动。电磁空间侦察,重点是获取一定范围内电磁信号特征参数、方位分布、活动规律、目标属性,以及相关环境信息,进而掌握电磁空间态势。电磁攻击,是指使用电磁干扰、电磁脉冲、定向能和反辐射武器等,通过电磁空间或利用电磁空间攻击敌方电子信息设备、系统、网络及相关武器系统或人员的行动。电磁防护,是指为避免或减轻电磁空间敌方活动、自然电磁环境危害等因素对己方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防护措施或行动。电磁空间管控,通过电磁作战管理和电磁频谱管控,在电磁空间通过局部行动控制、消解冲突等,主动塑造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状态和形势的行动。

    电磁优势是军事强国争相抢占的战略博弈新高地

    塑造电磁领域优势是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必然选项。在颠覆性技术推动下,全球电磁空间作战正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世界主要军事强国争相抢占电磁空间作战领域技术发展优势,推动下一代装备实战化部署运用,优化作战体系,全球电磁空间作战领域建设进入抢先占优、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提升指挥控制能力。电磁空间作战强调的是电磁空间的整体域作战,按照独立域实施作战筹划、对关键行动进行集中控制是电磁空间作战效能发挥的内在要求。外军积极探索通过加强顶层规划、优化指挥体系、建强指挥手段等方式,提升指挥控制能力。战略统筹规划方面,成立专门领导管理机构,在管理、规划、监管、建设、训练等领域为部队提供全面指导和支持;指挥机构建设方面,在战区方向、任务部队等层面,组建专门的指挥机构,规范要素构成及运行方式,统合电磁空间侦察、电磁攻防和频率管理、分配、干扰消除等职能;在支撑手段建设方面,加强电磁作战环境数据库、电磁战斗管理系统、电子战规划与管理工具、实时频谱运作系统等系统建设,为电磁频谱的精确、高效控制提供支撑条件。

    建强作战支持能力。电磁空间作战,需要针对电子目标的迅疾变化,及时更新精确制导武器、机载告警器、电子干扰设备等系统的数据、软件或硬件,提供高效的电磁感知、威胁响应、策略生成等作战支持。现代局部战争实践证实,快速敏捷的作战支持能力是获得电磁优势的关键。外军探索通过集中编设成规模、成体系的专业力量,提升电磁作战支持能力;加强异构电磁空间作战系统技术集成工具应用,按照通用技术和数据标准开发满足多种武器系统应用的通用软件系统;集中建设威胁目标数据库,统一开发、验证和发布威胁目标仿真模型;结合大型军事演习活动,在对抗中成体系检验作战支持能力;利用数据链和在线支持系统,发展作战平台机动中在线重编程能力。

    发展新锐攻击能力。新兴技术加速转化应用,为新型电磁空间作战手段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电磁空间作战加速向数智赋能、分布聚能、定向释能方向发展。数智赋能方面,机器学习和自适应决策算法,低延迟、可重构、高性能的硬件架构等技术应用使得电磁空间作战装备具有深度学习、自主决策能力。分布聚能方面,利用数据链建立有人/无人电磁空间作战平台的连接,构建广覆盖、高精度、要素活的分布式电磁空间作战杀伤链,实现电磁作战效能最大化、频谱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电磁与火力耦合释能最大化。定向释能方面,围绕防控无人化平台威胁、反制高超声速武器和破击战场信息节点需求,突出强激光、高功率微波、粒子束等电磁硬摧毁技术发展应用,加快推动电磁硬摧毁力量的体系化建设。


作者:韩筑春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