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开门练兵丨请来跨界“教头”,携手友邻单位破解训练难题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10-14 08:22:07

    空军某旅探索推行“引进来、传下去”训练机制——

    障碍训练请来陆军“教头”

    ■曲喜洋 解放军报记者 王 越

    空军某旅开展组合400米障碍训练。刘 波摄

    低姿爬行,钻跨高低杆,加速冲刺……初秋时节,空军某旅组合400米障碍训练场上,中士李建军正和来自陆军某旅的障碍能手王志强展开较量。赛场上,二人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最终,李建军凭借半个身位的微弱优势,率先冲过终点。

    “王志强是我们从陆军单位请来负责带教组合400米障碍训练的‘教头’,李建军则是王志强带教出的首位成绩达优学员。”该旅领导告诉记者。

    据了解,新修订的《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将组合400米障碍纳入高原部队必训课目。该旅担负防空、警戒等任务,对新增训练考核课目较为陌生,一时有些无从下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单位的成熟训练模式及科学办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官兵训练水平。”该旅领导介绍,为此,他们探索推行“引进来、传下去”训练机制,主动与陆军某旅建立联系,邀请该旅训练尖子来队示范带教。

    很快,陆军某旅二级上士王志强就和战友来到空军某旅,投入紧张的组训工作:开展淘汰式集训,带教出一批“小教员”;逐个障碍示范动作要领、分享训练心得;针对官兵的体能心理状况,制订“阶梯式”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固强补弱、提高成绩……

    以翻滚轮胎为例,王志强和战友围绕该旅部分官兵“上肢力量偏弱”“核心力量不足”等问题,采用“三阶训练法”,先带领大家强化基础力量训练,再通过仰卧卷腹、悬垂举腿等训练增强核心力量,锻炼身体协调性。

    “王班长,低姿爬行训练耗时较长,该怎么解决?”训练场上,王志强耐心解答部分官兵的疑问:“胸口离地5厘米,采用‘左手前探—右腿跟进—右手交替’的节奏爬行,避免因身体紧张导致的动作变形……”据了解,经过陆军“教头”们的专业指导,该旅官兵通过低桩网的平均用时缩短近40%。

    “引进来、传下去,才能强起来。”该旅领导高兴地说,在王志强和其他陆军“教头”们的帮带下,旅队官兵的组合400米障碍成绩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障碍能手、训练骨干。前不久一次摸底考核中,该旅全员优良率超过60%,有数十人成绩达到优秀标准。


    第83集团军某旅携手友邻单位破解训练难题——

    水下爆破求教海军“外援”

    ■李子博 赵楚鑫

    前不久,第83集团军某旅爆破连官兵在某水域开展排爆训练。下水前,水下爆破班先用塑料薄膜和防水胶带包裹起爆装置,再用黄油填满缝隙,很快完成准备工作。随着班长梁志军打出手势,身着潜水服的战士们身影消失在水面。不多时,水面激起几个大大的水花,多处水下爆炸性障碍物被成功爆破排除。

    “多亏了海军教员传授的防水技巧,让我们能顺利完成各种水下爆破作业。”梁志军告诉笔者。

    原来,该连之前进行复杂条件下水下作业时,常因防水问题导致起爆装置“哑火”,一度影响了训练进度。前段时间,梁志军和战友专程赶赴某海军院校,向专业教员请教,掌握了不少防水技巧。

    “遇到专业问题向友邻军种单位求教,如今已成为我们组训施教的常态。”该旅爆破连连长介绍,旅队水下爆破力量刚组建时,由于缺乏专业场地、训练器材与组训经验,训练开展比较困难,更别提深入研究战法训法。为提高训练水平,该旅向多个海军院校和训练基地寻求“外援”。

    战士任学凯记得,第一次到海军某训练基地受训时的场景。当时,他在较深水域展开搜索作业,因为颅腔压力过大,一上岸就开始流鼻血。

    “我已经做了减压,怎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训练一结束,任学凯马上找到该基地教练员李跃武请教。面对任学凯的困惑,李跃武解释道:“因为你缺少了‘等’的环节。由于不同深度压力不同,向新的深度下潜时必须短暂停留,让身体逐步适应。”

    “没想到,水下训练的门道这么多!”听完李跃武的专业讲解,任学凯感慨不已。

    在历经数月的专项训练中,该基地的教练员们将相关训练经验倾囊相授,该旅官兵也借机与教练员共同探索出几套适合自身的战法训法,填补多项专业空白。

    如今,随着新装备陆续入列,该旅水下爆破力量不断成长,官兵逐渐探索出无人搜排爆、人机协同作业等新战法。针对水下爆破、水下搜排爆等课目的新变化新特点,他们定期组织人员“拜师学艺”,每年赴海军院校、训练基地接受培训,借助海军专业场地和教学资源,加速部队水下作战能力建设。

    观训快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杨 悦

    开门练兵,首先需要打破思想藩篱,摒弃固有套路。各军兵种虽然专业领域不同、职责任务各异,但依然存在训练领域的“公约数”。不同单位对于类似课目的钻研时间不等、专业背景不同,也会导致相关战斗技能和战法训法各有千秋、各具优点。

    实践证明,一味关起门来埋头苦练,往往很难打破训练瓶颈、提升训练水平。上面两则新闻提醒各级部队,实战化训练不能拘泥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应积极利用优势教学资源,多向友邻军兵种部队借鉴成熟经验、学习战斗技巧。如此,既能缩短部队战斗力生成周期,又能利用交流机会相互启迪,集纳不同军兵种部队的组训思路和训练方法,加深对相关课目战法训法的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是空军某旅向陆军训练骨干学习障碍训练技巧,还是第83集团军某旅向海军教练员请教水下爆破经验,都是主动向友邻部队和单位“借”教学资源的有益探索。战场没有“专属领地”,每个军兵种部队的官兵都是在为实现打赢目标而不懈奋斗。各级应强化开门练兵意识、拓宽组训施教思路,以大体系思维整合优势资源,善于将友邻部队的“独门秘籍”转化为加速战斗力生成的“共享成果”。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