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讯 李玥、记者贾启龙报道:近日,全军首届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评选活动落下帷幕。一批紧贴实战需求、破解训练难题、提升作战效能的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其中科技创新类项目占比达90%。这一数据表明,我军基层科研创新正从“零散化改进”向“体系化突破”转变,基层官兵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近年来,我军各级加大对基层科研一线的投入,建成“配套实验室、训练基地、创新工作室”三位一体的科研保障体系,依托云平台实现技术资源全域共享。某边防旅研发的“智能边境管控系统”,融合传感、通信、数据分析等模块,研发过程中通过上级配发的仿真系统和专用测试设备,完成了复杂环境下的全流程验证。基层科研骨干表示:“过去受条件限制,很多想法难以付诸实践。现在有了体系化支撑,我们能够攻关更复杂的难题。”
记者发现,目前,基层科研骨干呈现“指技融合”的鲜明特点,既有精通作战指挥的一线指挥员,也有擅长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年轻军官、军士和文职人员。参加此次评选活动的“联合作战模拟训练系统”研发团队,就由具有院校深造经历的营连级指挥员和专业技术军官组成,他们将实战经验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解决了多个训练难题。近年来,各级通过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联合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懂作战、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全军各级积极为基层科研一线搭建创新平台,广泛开展技术比武、创新竞赛等活动,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激发官兵创新热情。某部军士在研发“装备智能检测系统”过程中屡遭挫折,单位主官持续给予支持。最终,这名军士攻克了技术难关。这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让官兵敢于瞄准前沿领域开展攻关。同时,跨部门、跨专业的联合攻关模式日益成熟,共享协作成为新风尚。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某所林副研究员表示:“目前,全军科研创新从过去侧重单一装备性能提升,转向更加注重体系融合、信息主导和整体效能倍增。”据悉,基层科研一线官兵牢固树立科研创新服务备战打仗导向,将成果能否解决实战难题、融入作战体系、具备推广价值作为核心标准,创新领域涵盖指挥控制、情报处理、模拟训练、综合保障等方面,研究课题紧紧围绕提升联合作战能力,着力打通信息壁垒、优化作战流程。
专家认为,这种面向未来战场、面向体系能力的科研观念重塑,引导官兵自觉将创新活动提升到“系统解决方案”层面,推动了基层科研创新由零散化、小型化向集成化、平台化演进。
筑梦强军,创新驱动。近年来,全军大力改善科研条件、优化人才队伍、营造创新氛围,激发了基层科研一线官兵的创造潜力。大量科研成果在更广范围推广应用,为部队提升打赢能力注入新动能。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