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审计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将农业农村审计作为民生审计重点任务,聚焦粮食安全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整体监督效能,扎实推进重点地区、重点资金、重点群体的审计全覆盖,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协同、步调一致的全省农业农村审计一盘棋格局。
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
安徽省审计厅党组高度重视全省审计工作一盘棋,通过召开厅党组会议,举办市级审计局局长专题学习班等形式,学习传达审计署工作要求,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审计工作。厅党组认真贯彻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刻领会并落实审计署党组关于把民生审计作为推动一盘棋重要抓手,实现审计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向群众身边延伸的部署要求,指导市县审计机关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的审计力度。
2022年以来,通过及时下发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印发年度农业农村审计工作要点、开展农业农村审计培训班、组织座谈与实地调研等方式,明确年度审计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引导上下级农业农村审计项目计划充分衔接、形成合力,聚焦重点领域推进全省农业农村审计工作。例如,在2025年的工作要点中,指导市县围绕建设高水平江淮粮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富民产业升级和整治“三农”领域微腐败,组织实施重点审计项目,科学规范开展审计。
安徽省审计厅还建立党建业务“双联系”“基层观测点”等工作制度,加强与基层审计机关的密切联系。其中,农业农村审计处党支部在4个县级审计局建立“基层观测点”,重点了解审计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发挥好对口联系基层审计机关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实地面对面交流工作要求、质量标准和技术方法等,特别是将审计署“标准件”要求传递到“最后一公里”,推动构建全省农业农村审计工作一盘棋。
加强制度建设,统筹构建“一起审”格局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科学谋划农业农村审计重点工作,先后出台《安徽省“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审计 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和《全省“十四五”高标准农田专项审计工作方案》,并与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居)涉农财政资金和惠民利民政策审计工作的意见》,为市县审计机关科学立项、规范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2021年以来,围绕“国之大者、省之要事”,持续加大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农村安全饮水等方面政策、项目和资金的审计力度。连续4年组织对重点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开展审计,并围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供销合作社集体资产管理运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等,对106个县区进行审计。
例如,2024年将省委“为民办实事”第一项工程——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纳入审计计划,省厅农业农村审计处与皖北6市审计局采用“一起审”“交叉审”方式,对28个县区工程建设情况分两批次开展跟踪审计;2025年,指导市县审计机关采取专项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审计项目结合等方式,对33个重点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开展审计,实现5年内全覆盖的审计目标。
加强组织调度,充分发挥“指挥部”作用
强化统筹衔接,实现资源最优化。加强对全省农业农村审计项目的科学规划和统筹协调,聚焦农业农村审计工作重点,积极推进跨层级、跨专业、跨区域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上下联动。以全省联动审计项目为载体,创新审计组织方式,综合运用“一起审”“上审下”等方式,加大审计力度。对全省联动项目,采取以省、市级审计机关为主体,县级审计机关共同参与的“大兵团”作战方式。2021年以来,省厅组织实施的农业农村审计项目中,市县审计机关参审占比87.1%。对全省统一组织项目,年初即下发“项目预通知”,初步明确项目参与主体、审计对象和实施时间,便于各参审单位提前统筹协调、预留档期、安排精干力量,并对参审人员专业提出要求,优化“一起审”项目资源配置,形成上下贯通、步调一致的一体化工作格局。
二是横向协同。注重加强农业农村审计与财政、金融、企业等审计领域的统筹协同,例如,2024年安排金融审计处组织实施全省农信社系统经营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企业审计处组织实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主要领导同志经济责任审计;2025年安排投资审计中心组织实施“四好”农村公路审计。同时,充分利用政策跟踪、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等审计平台,将“三农”工作贯彻执行情况作为重要审计内容同部署、同落实,积极探索融合式、嵌入式审计组织方式,做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节约审计资源,提升审计监督整体效能。
强化业务指导,打造审计“标准件”。在牵头组织全省联动审计项目时,省厅业务处坚持提炼审计思路“标准件”、做好审计问题“标准件”、打造审计报告“标准件”,争创农业农村审计精品项目。审前,赴相关主管部门开展调研,及时掌握政策制定、专项资金安排、项目管理要求等重点事项信息,找准审计切入点,科学编制审计工作方案;通过召开全省农业农村审计培训会等方式,省、市、县共同研讨审计工作方案,力求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操作性强;进点前编制审前调查表、数据采集参考清单、政策法规汇编等,确保各小组能上手、可操作。审中,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进行全链条、“穿透式”审计,加强对各审计组的业务指导,加大线上线下交流力度;适时编发审计工作动态和审计指引,进一步明确审计重点、指导审计方法、统一问题定性和报告框架,对审计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进行解答等;省厅业务处赴部分审计组督导调研,督促全面落实审计工作方案,部分项目通过召开中期视频会,交流审计发现问题,查缺补漏。审后,在出具综合报告时,充分征求省直主管部门和各审计组的意见,做到客观揭示问题、恰当处理问题、科学提出建议。
强化过程控制,多措并举提质量。在全省联动审计项目中实行审计质量“包保”和“四重复核”制度,由各审计组组长和主审负责对审计质量总把关,业务处人员落实包干保质量责任。审计实施结束后,包保人员督促各审计组及时撰写审计报告,并适时召开审计报告互审会,采用“审计组互审—包保人员复审—主审、组长复核”方式,对提交的审计报告进行三重审核,逐一核查问题描述、数据精准、规范定性等,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厅审理处进行第四重审理复核,充分保证审计质量。在被审计单位意见反馈阶段,厅党组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全面客观分析审计发现问题,规范审慎适用容错情形,提升审计监督公信力。2024年,安徽省审计厅制定了关于在涉农基金审计中建立容错机制的相关规定,明确容错情形和容错程序。
聚焦提质增效,合力打好“组合拳”
深入调查研究,扎实做好研究型审计。紧扣“三农”重点工作,坚持把开展研究型审计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贯穿审计工作始终,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以审计视角研究“三农”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在精准揭示问题的基础上,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可行性审计建议,做到揭示问题、规范管理和促进改革一体推进。2021年以来,共提交农业农村审计相关综合报告和各类信息14篇,其中4篇审计信息被省委省政府采用,并多次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2023年征集上报全省46篇农业农村审计案例,审计署采用26篇;提炼总结的惠农“一卡通”审计案例入选审计干部职业教育培训案例库;系统研究农业农村审计路径和方法,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职责分工的相关建议在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相关法规制度修订中得到采纳。
积极探索创新,大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坚持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探索运用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组建全省农业农村审计大数据分析专家团队,实行“总体分析、疑点分发、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全省联动模式,提高审计效率,拓展审计深度。例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审计调查中,省厅统一组织指导市县审计机关开展数据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等技术,进行多源数据交叉比对,精准锁定问题。通过大数据审计技术对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批量作业,能够快速、精准锁定问题疑点,同时,也有利于在联动审计项目中统一口径和尺度。相关经验做法多次在审计署农业农村审计培训班上交流,得到农业司领导充分肯定。
强化督促整改,促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督促被审计单位按时完成整改。完善跟踪督查机制,加大整改督促力度,通过资料审查、实地检查、重点问题整改“回头看”等方式,严把整改销号关,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同时,积极推动有关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把阶段性整改成果与构建长效机制有机统一起来。例如,省级相关主管部门根据审计建议,制定完善了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监管的意见、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图管田”联动审核工作机制等,促进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深化纪审联动,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将农业农村审计作为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抓手,与省纪委监委同向发力,规范移送问题线索,及时提交审计报告等,共同推进审计发现问题跟踪办理。2023年和2024年会同省纪委监委、省农业农村厅连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有关经验做法被中纪委专项整治专报采用,有效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中的“尖兵”作用。
下一步,安徽省审计厅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的政治考量、战略谋划和实践要求,加强对统一组织项目的统筹协调和调度指导,积极融入全国农业农村审计一盘棋,发挥好省级审计机关“牵头抓总”作用,向管理要效率,靠创新提效能,不断提高审计服务党委政府“三农”工作决策的作用和成效,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审计力量。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