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博携手谱新篇——湖北文物对口支援博州文物工作取得实效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大陆新闻 > 社会综合      2025-10-23 09:33:06

“十四五”以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三次援疆工作会议精神,针对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文博工作实际,发挥湖北文物组织、人才、技术优势,通过强机制、传技术、促交流、抓项目等方式,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扎实推动文物领域援疆工作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强化对口支援工作机制

组织选派援疆干部人才。“十四五”以来,湖北省文博系统选派第八批、第九批共8名援疆干部人才到博州文物系统挂职援疆。其中,党政干部2人、专业技术人才6人,这些人才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了博州文博工作水平,更搭建起了双方沟通的桥梁,为更加精准实施援疆工作奠定了基础。

做好结对帮扶。湖北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古建筑保护中心等单位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建立对口结对帮扶,拨付对口支援经费支持博州文博事业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邀请,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组织专业技术团队进疆,高水平编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文物片区保护规划》;指导博州制订《自治州古城遗址等重点文物单位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加强自治州文物保护利用顶层设计。

抓好业务知识学习培训。组织全州文物工作者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汇编》《全国文物案件指导性案例》等资料,提高基层文物工作者业务水平。

携手共同提高“四普”业务能力

加强业务培训。在实地调查启动之初,湖北省四普办组织专家到博州,开展“四普”专题业务培训,结合湖北省开展“四普”试点工作经验,针对田野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升博州“四普”队员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动手能力。积极引导野外文物看护员参与田野实地调查,确认文物本体和新发现文物线索,现场讲解文物的认定、文物信息采集等知识,提升业务水平。在“四普”第三阶段,启动实施博州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提升保护管理水平。

加大资金支持。2024至2025年度,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和省考古院、省古建中心协调专项资金用于博州“四普”。

加强智力支持。“四普”启动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单位20名考古专业人员赴博州,参加博州各县市一线的田野调查、数据采集与登录等工作,历时3个多月,有效补充各县市专业力量不足。2025年8月,自治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查数据上传率、审核通过率均达到100%,率先在全疆实现复查“双百”。

促进博物馆行业交流

帮助改造提升博州博物馆,组织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知名专家参与展陈大纲编撰、展陈提升设计编制等工作,扩充展览面积950平方米,新增展览文物450余件(套),于2023年12月28日开馆运行,2025年5月,博州博物馆“丝路珍遗 博古通今——博尔塔拉历史文物展”入选首届自治区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项目名单。博乐市西海牧歌博物馆等单位入选自治区特色博物馆。

做好馆际交流。从湖北省博物馆、宜昌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等引进11项文物精品临展,同步开展“礼乐学堂”“昭明课堂”等社教活动,深入博州学校、社区、村队流动展览,全州各族群众累计观展达10万人次。持续组织博州博物馆“青色草原·多彩家园”专题展赴湖北省武汉、孝感、黄冈、咸宁、宜昌、恩施等地巡展。积极争取博州博物馆列入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协调湖北省博物馆复制三件“左季高书牍”赠予博州博物馆,捐赠荆楚特色文创产品30余种;组织湖北相关专业机构帮助博州博物馆开展文物藏品鉴定及征集工作,帮助博州博物馆征集、复制文物118件(套);协调荆州博物馆捐赠一级文物(仿制件)虎座凤架悬鼓。

加强成果出版,安排援疆资金,组织编印《博州岩画》(画册),全面介绍博州岩画资源,组织编写《博州博物馆馆藏文物集萃》,收录博州博物馆馆藏文物300余件(套)。

抓好文博项目建设

突出重点抓好大遗址保护利用,积极争取将博乐市达勒特古城遗址纳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组织编制《达勒特古城遗址保护规划(2022—2035)》并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积极争取达勒特古城遗址列入自治区第一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组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湖北大学文物考古专家指导达勒特古城遗址规划编制、考古发掘工作。同时,实施《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达勒特古城遗址保护条例》专项立法项目。

持续抓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立项与实施,积极争取博州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数字化项目和阿日夏特石人墓安防、安阜城遗址城墙本体加固、乌图布拉格土墩墓保护等10余项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利用、环境整治项目立项并组织实施,有效改善重点文物本体保护状况和周边环境。积极协调,妥善解决个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历史遗留问题。

加强交往交流交融

常态化组织湖北、博州两地文博领域交流,累计组织湖北省文物考古专家、学者来博举办讲座、业务培训、考察交流150人次,组织博州文博单位专业人员赴湖北武汉、随州、宜昌等地参加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培训班、文物保护工程培训班并考察交流50人次。

创新交流方式,以湖北馆藏两件“元青花四爱梅瓶”和博州博物馆馆藏“元代钧窑瓷碗”为纽带,采取视频连线的线上模式,由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和博州博乐市第一小学学生讲述各自所在地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步开设网络课堂,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鄂博百校结对子走进博物馆活动,以此增进鄂博两地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依托援疆资金,在博州博物馆建立“鄂博文博交流人才之家”,实施博州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示范点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立足民俗展厅和历史展厅两个基本陈列展览,扩充具有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实物展品并打造室外视觉形象展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文章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责任编辑:邱梦颖
热门评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