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此典,强调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要性,并深刻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2023年底至2024年初,审计署统一组织开展畜牧水产品稳产保供相关资金专项审计调查,其中对江西、河南、山东等7省动物防疫补助和储备肉补贴资金开展调查。此次专项审计调查由审计署农业农村审计司牵头,组织7个特派办和地方审计机关紧扣党中央关于稳定生猪生产的决策部署,聚焦疫病防控和猪肉收储2项关键任务,揭示和反映有关地区和部门在保障生猪稳定安全供给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和风险隐患,推动畜牧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农业农村审计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审计署党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政策措施落实落地,用审计监督助力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紧盯养殖户的“急难愁盼”
江西某县养殖户老彭经营着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年出栏量约6000头,如今他已习惯用手机通过“牧运通·江西”APP填报强制免疫“先打后补”申请。所谓“先打后补”,即在对生猪实施强制免疫过程中,由养殖户先行采打疫苗再申请财政补助。从去年开始,经过镇上干部和畜牧站同志的上门宣传,老彭得知现在填报申请所需材料和审核程序已大大简化,他只需提供免疫抗体检测报告,在APP上“一键申请”,系统即“自动核验”,待核验通过后,他就会在“一卡通”中收到一年一头猪2元的补助。
对于“先打后补”申请审核程序的“减负”,老彭非常高兴:“我已经58岁,手机没有年轻人玩得熟练,之前手续太麻烦,有时候就不想申请补助,现在简单多了,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养殖户的关心!”
养殖户的“减负”得益于审计署统一组织开展的畜牧水产品稳产保供相关资金专项审计调查。2024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7省仅有7.7%的规模养殖场获得“先打后补”补贴,影响养殖户防控成本和积极性。
审计署武汉特派办负责实施江西省相关审计项目,为高质量完成任务,武汉特派办农业审计处全员参与,根据项目特点,成立总部组、数据分析小组、延伸审计小组等5个审计小组,做实研究型审计,抓住审计重点,精准定位生猪强制免疫方面存在的问题。
审计发现,江西省相关部门制定政策要求2023年全省全面实施“先打后补”,这与农业农村部要求2022年年底前实现规模养殖场户全覆盖的政策不符,导致“先打后补”政策未及时落地。同时,申请审核程序较为繁琐,管理系统功能不健全,影响养殖场户申请补助的积极性。
“审计指出了我省‘先打后补’政策执行中的堵点,推动我们对相关管理工作进行深度优化升级。”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同志说。2024年江西有关部门在规模养殖场户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14个县(市、区)小散户“先打后补”试点工作。完善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简化“先打后补”申请审核程序。加大“先打后补”政策宣传力度,编制了全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解读,通过省政府和省农业农村厅等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和12316“三农”热线进行推送。
武汉特派办实施的该项目荣获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三等奖。该办徐炜说:“我们按照署工作方案要求,聚焦生猪疫病防控全链条管理节点,跟踪‘先打后补’政策实施情况,用审计监督促进提高检疫率,增强监管力度,提高养殖场户的积极性,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
在另一个畜牧业大省河南,郑州特派办同样扛稳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重任,通过审计发现“先打后补”政策覆盖率较低的问题。河南省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印发进一步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的通知,优化“先打后补”申请审核程序。通过举办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管理人员和大型养殖场代表参加的“先打后补”网络培训,加强宣传提高养殖场户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成立调研组赴省内多地开展改革情况调研,不断提高“先打后补”覆盖面。
根据2024年12月《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疫病防控方面,农业农村部已印发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实施方案,指导各地简化资金申请审核程序;7省已向6031个养殖户发放补助5979.99万元。
心系老百姓切身利益
在山东省某街道畜牧兽医工作站,疫苗储存库外的温度控制表详细地记录着每日冷库和冰柜的温度。工作人员介绍:“冷库和冰柜常年分别保持符合规定的2至8℃和-20℃的存贮条件,由保管人员每日进行检查,如若发现异常及时排除。”
然而在当时审计时,负责实施相关审计项目的山东省审计厅发现,本省部分地方采购疫苗监管不力,存在疫苗运输、储存温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管理不善导致疫苗丢失或过期等问题。
《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5省7个地区所购571.38万毫升口蹄疫疫苗储存运输不当,失效风险较大。
山东省审计厅针对农业农村审计点多面广、成果分散的特点,实行“统一谋划、分级实施,成果整合、分享共用”的组织模式,摸清审计重点,将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关键点,起草信息报告框架,促使审计成果标准化。
山东省审计厅向省委、省政府报送审计调查综合报告,系统提炼了畜牧产品稳产保供领域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并着眼于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出压实各级主管部门主体责任,督促各责任主体规范动物疫苗管理发放等基础工作的审计建议。
根据审计查出问题和建议,山东省相关部门扎实推进整改。山东省畜牧局印发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规定,规范疫苗采购、储备、使用、管理和监督等各环节的管理要求;15县对过期疫苗按照规定及时实施无害化处理,依法规范兽用疫苗管理。
“我们通过数据对比、实地走访、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确保整改措施不松懈、整改成效不反弹。”当地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说。
在项目主审山东省审计厅农业农村审计处王泽钰看来:“疫苗的有效性与牲畜抗风险能力紧密相关,关系着养殖场户直接收益,也关系着老百姓猪肉稳产保供的切身利益,我们通过审计推动制度规范落实、确保惠民政策到位,用审计人的温度为老百姓办实事。”
当地养殖户李大姐今年刚给自家的猪接种完口蹄疫疫苗,她笑着说:“有了政府替俺们农民管好这些疫苗,俺对俺家的猪很放心!”
审计整改报告显示,5省7个地区已开展动物疫病疫苗管理情况专项检查,修订疫苗管理制度10项,维修更新损坏的疫苗冷藏设备,确保疫苗安全。
除了“先打后补”补助落实和疫苗储存运输问题外,此次专项审计调查还发现储备猪肉管理存在短板。5省17个地区3年来少收储2.11万吨,导致当地肉价大幅上涨时无力投放储备猪肉进行价格调控。相关部门和地区落实整改,5省已完成猪肉常规储备1.25 万吨,增强应急调控能力。
政府猪肉储备是重要民生商品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生猪和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重要政策工具。农业农村审计司有关同志表示:“审计关注政府储备肉平抑市场效果,助推生猪产能调控政策落地,在推进生猪和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强化对下级审计机关督促指导
根据《“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审计是农业农村审计重点任务之一。农业农村审计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审计署党组工作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实研究型审计,在农业农村审计领域推进对《规划》的实施。
包含32个审计项目的农业农村审计中长期项目库是谋划工作的“宝库”,农业农村审计司建立并持续完善项目库,2023年在项目库中筛选确定开展畜牧水产品稳产保供相关资金专项审计调查。
项目正式启动前,农业农村审计司协调参与此次项目的相关特派办、省级审计机关的主审,前往广东参加为期一个月的试审。
山东省审计厅农业农村审计处王泽钰认为,参与试审收获颇丰:“试审有助于参审人员进一步深化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理解,提高政治站位,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厘清审计思路,回到当地后可以更有效率地开展工作。”
通过参与试审,山东省审计厅农业农村审计工作人员结合在当地与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的调研座谈,高质量完成内容详实的审前调研报告2篇,为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农村审计司坚持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树立整体思维,加强对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和管理,强化对下级审计机关督促指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业农村审计司统一下发操作指引,进行问题答疑,派出相关同志现场督导,及时掌握项目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困难,全方位把握项目进程。
“我们坚持把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以有力有效的审计整改更好地服务畜牧水产品稳产保供工作。”农业农村审计司主要负责同志说。
农业农村审计司及时督促、调度畜牧水产品稳产保供相关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整改情况,建立整改工作台账,逐项审核审计整改结果,对照整改要求,对措施是否符合整改要求进行梳理研究,持续督促问题整改取得实效。
农业农村审计司主要负责同志说:“在署党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审计司以扎实有力的工作确保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落实见效,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餐一饭,看似寻常,却承载着千家万户的信任与期待。带着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牵挂,带着审计署党组的重托,农业农村审计人用匆匆脚步关切着每一针疫苗记录、每一批猪肉储备、每一分补助资金落地。为生产经营者增添活力,保市场运行平稳有序,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农业农村审计人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这份平凡而珍贵的幸福。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