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制胜机理的基本要义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11-04 16:39:58

  战争制胜机理的基本要义

  ■易海明

  战争制胜机理的复杂性表现为多因制胜,技术进步尤其是颠覆性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强力推动着世界新军事革命,使战争制胜机理演变不断突破传统认知范畴。我们要在对战争制胜机理“变”与“不变”的思辨中,理性审视、正确认知和科学把握战争制胜机理的基本要义,这样才能在未来战争中赢得主动、制胜对手。

  战争性质的正义性。中国古代兵家就曾强调要“师出有名”,讲求的就是战争的正义性。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赢得民众支持,非正义的战争必遭民众反对。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支持与否,决定战争走向。从世界战争实践看,非正义战争,即使发动者武器装备处于优势地位,也往往是战争初期顺利而后战事就会胶着持久。如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长达20年之久而未达成预期战略目标,最终仓皇撤军,这恰是对非正义战争必然失败的生动注解。侵略者或许能决定战争开始的时间,但正义将决定战争的结局。换言之,随着正义力量的壮大,背离道义的战争将会陷入政治经济消耗战,会把先期军事胜利带来的成果化为乌有。战争的正义性从根本上保证了正义一方能够克服战争中的重大风险。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能在极端困难条件下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正是源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

  战争准备的周密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战争所特有的不确实性,战争充满了难以预料的“陷阱”和“迷雾”,潜藏着各式各样的风险。预有准备、周密计划则是应对战争风险、作战行动成功的保障,可最大限度地把战争风险的盖然性和必然性统一起来,从而有效化解主观指导的计划性和实际情况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必须根据客观现实条件预计各种可能情况而制定相应计划方案。要坚持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手,争取最好结果。毛泽东同志指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之把握。要清醒认识和预估潜在的战争风险因素,从最复杂最困难情况出发制定应对策略,确保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掌握主动,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风险潜伏时,做到有备无患,提高警惕;风险降临时,做到有备而来,措置裕如。值得注意的是,战争是敌对双方以军事力量为主体而进行的高端较量和巅峰对决,军事实力既是筹划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也是抵御和化解战争风险的可靠工具。应对战争风险、打赢未来战争,必须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夯实军事保底手段。

  战争指导的科学性。战争是复杂巨系统,但也有规律可循。战争情况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找出战争及风险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能动地把这些规律应用于军事行动中,依战争实际情况的改变而改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形成科学的战争指导,是应对战争风险的基本原则。要想取得战争胜利,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战争风险既是交战双方客观条件对比所决定的,又是可以通过战争指导加以改变的。战争指导者虽然不能超越既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去期求战争风险自动消失,但可以且必须在既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基础上能动地去降低、规避、掌控和转移风险,进而打赢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方战争指导实现科学性和能动性完美结合,调动和依靠国际国内的进步力量,利用美苏之间的战略制衡关系,控制了战争规模,降低了战争扩大化的风险;同时,利用一切自然地理条件抵消敌装备优势,对敌采取轮番作战,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了敌我力量悬殊下作战的风险,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战争目标的合理性。战争目标一旦确立,整个军事行动就依其展开,在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时,战争目标不应做根本性调整。但在战争实施过程中,客观情况不断变化,推动主观认识不断深化,修正或调整战争目标是经常发生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随着敌我力量消长,尤其是国际战略形势发展变化,必须综合分析比较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正确评估彼此军事能力和战争潜力的当前状况和变化趋势,立足战略全局,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调整战争目标,使目标与手段相协调、与利益相匹配。现代战争更加追求在获得优势地位后谋求国家战略利益最大化。战争目标保持弹性,不苛求实现所有预期目标,是降低战争风险的重要方式。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在根本性目标达成之后,通过比较评估极端情况下胜算概率、利益得失和成果大小,因情适时调整部分作战目标,能给其他方式介入留有空间,防止对手“狗急跳墙”;同时,也给己方留有足够回旋余地,使自己能收放自如,有效管控风险。穷尽一切手段都无法达成的战争目标,是不科学合理的,极可能诱发战略崩溃的风险。

  战争资源的多元性。战争固然是敌对双方的直接对抗,但战争可能引发利益格局改变和地区战略失衡,致使其他国家或集团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干预,导致战事胶着。良好的战略环境和外部关系,对化解战争风险、赢得战争胜利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政治外交运筹,巩固己方联盟,塑造出有利战略态势,获得外部可持续支援,增强抵御外部干预和战争持久消耗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分化瓦解敌方盟友,断敌外援,使敌孤立,最大程度削弱敌方力量,从而确立对敌力量优势。现代战争对资源消耗极大,战争体系的韧性特别是武器装备供应的可持续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争的进程和成败,而外部支援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上述条件的稳定和持久。在抗日战争中,中国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于内获得广大民众的广泛支持,于外争取到盟国和国际正义力量的普遍援助,塑造了有利战略环境,成为化解战争风险、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