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王建民:台湾“左翼社会思潮”对选举与政治走向影响重大

王建民

 王建民,陕西耀县人,1960年生。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已出版《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投资大全》、《台湾何处去》、《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透视》、《台湾政商家族》、《塑胶霸主——王永庆》、《台湾军力》、《台湾的“黑金政治”》、《台湾省地理》、《台湾黑社会内幕》、《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民进党政商关系研究》、《国民党下台内幕》等。

    作者 王建民

    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风暴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股反政府、反体制、反贫富差距、反低薪的“左翼社会思潮”,在许多国家或地区先后爆发了不同程度的反政府运动或“颜色革命”。台湾地区明显受到这波“颜色革命”浪潮的影响,也出现了反“政府”、反体制、反国民党的“左翼社会思潮”,“太阳花学运”就是典型,而且对台湾社会与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久前“九合一”选举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当今台湾“左翼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


    典型的“左倾主义”集中表现在较倾向强调阶层分化与阶级矛盾,主张社会公平正义,较倾向照顾弱势,强烈反对贫富不均。这种社会主张在当今台湾岛内十分流行,并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在台湾排除“台独”因素,民进党将“公平正义”理念置于崇高地位,不断强调“司法正义”、“居住正义”、“世化正义”等等,不断高举反贫富差距大旗,而且自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开始主打“阶级矛盾牌”,极力扩大社会阶级(层)对立,甚至将致力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经贸合作的团体与个人尤其是开创两岸和平之旅的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与工商界大企业等视为既得利益者,认为劳工阶级未享受到“两岸红利”,是利益被剥夺者,加大了台湾社会对现状的不满情绪,引起强烈的“惧中”、“恐中”与“反中”情绪。民进党的“左翼”政治理念与主张,符合当今台湾部分青年人的“左倾化”思潮,也是民进党能够吸引青年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种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台湾社会还出现明显的“仇富”与“反商”现象,而顶新集团的食品安全事件进一步加大了民众对“富者不仁”群体的不满。在台北市选举期间,对手与绿营攻击台北市国民党候选人连胜文是“权贵”,住豪宅、开名车,与“22 K”阶层形成显著对比,造成连选情的被动地位与最后的败选。而鸿海集团董事长最后关头公开挺连、挺胡,也没有让连胜文与胡志强胜选,而且被认为起到了反效果,也证明台湾“反商、仇富”倾向的蔓延与发展。这也充分证明,当今台湾“左翼社会思潮”的发展与国民党、民进党代表的政党社会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次台湾选举的结果。


    总体上讲,民进党的政党属性有两面性,“执政”与“在野”有不同的表现。民进党总体上属于“左翼政党”,但在“执政”期间则有显明的“右倾化”趋向,与财团建立了新的政商关系,工商团体被“绿化”,不少工商企业与团体成为支持陈水扁政权的重要力量,同时忽视中下阶层与弱势群体利益。国民党总体上属于“右翼政党”,一直与工商界关系良好,但2008年重新“执政”后在“左翼思潮”影响下,马当局的财经社会政策取向更倾向社会公平,更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如推行“打房”税与证券交易所得税改革(对交易大户征收交易税)等政策有明显的“左倾化”倾向。但在民进党与绿营媒体的扭曲下,仍将马当局与国民党视为官商勾结、对弱势群体照顾不足的“右翼”政治势力。


    台湾的“左翼社会思潮”,与台湾持续高涨的“台湾主体意识”与“台湾国家化意识”等理念相结合,出现明显的“左翼台独”发展态势。这两种理念的结合,对积极与大陆建立良好关系及推进两岸合作的国民党及选举非常不利,则相对有利于主张社会公平正义、分配正义、主张“台独”及反对两岸交流失衡、利益分配不均的民进党。这种社会思潮与政党理念的关系也是造成这次台湾地方选举“蓝败绿胜”的关键原因。


    不过,在台湾选举需要下,在民粹主义日益泛滥的情况下,国、民两党出现“左右逢源”的矛盾,政策主张既不希望得罪各阶层的民众,又希望争取不同阶层民众的支持,必然出现施政或政策上的矛盾。但台湾“左翼社会思潮”的兴起与蔓延,将加速台湾蓝绿两党的“左倾化”趋势,将会对未来台湾政治走向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会成为台湾经济的发展的新隐忧。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