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王建民:紫光集团投资入股台企的震撼

王建民

 王建民,陕西耀县人,1960年生。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已出版《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投资大全》、《台湾何处去》、《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透视》、《台湾政商家族》、《塑胶霸主——王永庆》、《台湾军力》、《台湾的“黑金政治”》、《台湾省地理》、《台湾黑社会内幕》、《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民进党政商关系研究》、《国民党下台内幕》等。

    作者 王建民

    10月30日,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首次赴台湾,与台湾记忆体封测知名企业力成公司董事长蔡笃恭签署策略联盟及认股合作协议书:紫光将以每股75元新台币的价格认购力成发行2.59亿股私募资金,投资总额达194亿元(新台币,下同),持股达25%,有望成为力成最大股东。这是大陆企业第一次投资入股台湾半导体公司,在台湾引起巨大反响与关注,后续发展值得关注。

    1个月之后即12月11日,紫光集团又分别与台湾矽品、南茂两家封测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其中,紫光集团计划以每股55元、总投资568亿元入股在2015年发生股权争夺战的“台湾封测二哥”矽品半公司,计划收购矽品公司新发行的10.33亿投私募股权,未来可持有矽品24.9%的股权。同时,紫光集团以每股40元投资入股台湾南茂公司计划新发行的2.99亿股普通股,总投资金额达119亿元,未来将取得增资后南茂公司25%的股权。紫光集团一个接一个的大规模在台投资入股行动,震动台湾业界与朝野。不到2个月时间,紫光集团就先后与台湾3家封测公司签署投资入股协议,计划总投资达到871亿元新台币,一旦全部获准,台湾前4大封测厂,紫光就投资了3个。

    紫光集团密集投资入股台企行动,在岛内引起强烈关注与震撼不足为奇,却也坐实了所谓大陆“红色供应链”对台湾经济、产业发展的威胁与影响。绿营势力开始以“台湾安全”等为由进行抵毁与反对,甚至要由“新民意决定”,也有“恐中”与“反中”者联合签名表达反对。不过,除少数有竞争关系的台湾企业外,大多数台湾企业给予肯定与支持。台湾有关部门对大陆企业投资入股台湾IC产业的态度比较保守,不仅初步提出设立的“五大条件”,而且强调不宜让大陆1家公司入股台湾3家公司,要确保关键技术与人才不外流,预示着未来紫光投资台湾之路将充满曲折与不确定性。

    不过,紫光集团强调就经济论经济,就投资论投资,希望台湾开放陆资投资台湾IC设计业,让两岸携手合作,并主张紫光集团旗下的展讯公司与台湾联发科公司合并,超越美国半导体龙头企业高通。这一主张获得联发科公司的善意回应,随即发布重大信息,强调董事长蔡明介“一贯倡导两岸半导体产业应开放合作,而且与联发科的想法不谋而合”。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对两岸半导体产业合作有自己的判断与认识,并在一次商务论坛上表示,“在商业不对等的情况下,禁止既是台湾品牌又是台湾制造晶片和相关产品在大陆销售”。这一讲话在台湾岛内引起更大震动与争议,而且被台湾媒体扭曲为赵伟国向大陆有关部门建议要求向台湾施压开放晶片产业,否则禁止对大陆出口销售。在接受台湾《工商时报》采访时,赵伟国表示外界把他妖魔化,他强调的是“商业上的对等”,期待台湾开放陆资,让大陆资金进入台湾,共同发展产业。台“陆委会”主委夏立言甚至表示,这一说法已经违反WTO与两岸ECFA有关经济合作条文,我方已表达不满,且“不是陆方说了算”。

   问题是,台湾一直违背WTO规定,对大陆产品进口与大陆企业对台投资采取严重的歧视政策,从不检讨,而对大陆企业家的正当要求却强词夺理,令人费解。不过,紫光集团投资入股台企及致力于促进两岸半导体产业合作,有利台湾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台湾产业的整体发展,必然会促使台湾有关部门检讨相关投资政策。两岸半导体产业的相互投资与开放将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台湾当局已于日前正式决定开放台湾高端制程的半导体企业赴大陆投资,而开放大陆企业投资入股台湾半导体产业与企业也是无法完全阻挡的,只是何时开放,如何开放,开放的程度如何,仍是未知数,考验着台湾主管部门的智慧与决断力。

    当然,紫光集团在台引起轰动的事件不仅是投资股入台湾半导体公司与发表惊人的相关言论,还有台湾知名经理人高启全到紫光集团任职所引起的关注。高启全是台塑集团下属企业南亚科技公司前总经理,是半导体产业领域的专才,于10月通过正式申请辞职,随后出任紫光集团全球副总裁,负责集团记忆体投资事宜,在台湾引起很大争议。

    尽管台塑集团正面看待高层全辞职的,并给予祝福,但台湾社会则普遍持负面看法,认为是大陆企业对台湾人才的恶性挖角,担忧台湾优秀人才流失。问题是,人才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在企业之间或在全球流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台湾需要思考的是为何留不住人才?如何让人才在规范的政策之下合理流动,发挥更大的效用,而不是人为强行阻止人才流动。

   在这一事件冲击下,台湾当局快速修法,一方面限制人才外流,另一方面以经济利益作诱因争取留住人才,同时放宽外籍人士在台就业限制,以鼓励人才流入,但却唯独排除大陆人才的引进与就业,与过去相比落后了。这种思维不利两岸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人尽其才,无助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可以说,台湾当局保守的两岸投资与人才流动政策,越来越不能适应两岸经济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过度管制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开放才有机会与希望。(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黄杨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