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王建民:蔡英文不再“反中”与“去中”?

王建民

 王建民,陕西耀县人,1960年生。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已出版《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投资大全》、《台湾何处去》、《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透视》、《台湾政商家族》、《塑胶霸主——王永庆》、《台湾军力》、《台湾的“黑金政治”》、《台湾省地理》、《台湾黑社会内幕》、《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民进党政商关系研究》、《国民党下台内幕》等。

作者 王建民

     最近有大陆学者发表文章认为,蔡英文上台执政后,主导“台独”进行战略性改变,不再把“反中”与“去中”作为主要策略,而在文化上建立“台湾新文化”,然后把中国文化作为台湾新文化的一个部分;在政治上建立台湾新的制度模式,然后把‘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纳入新制度模式中,成为后者的一部分”。同时作者提出“要转变过去试图用中国认同取代台湾认同的做法,在新的形势下,要把培育台湾同胞的双重政治认同作为努力的目标,争取台湾同胞既认同中华民国,也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论述在微信圈与台湾岛内引起一定关注。不过,笔者难以认同对蔡英文当局“台独”做法或“新台独”不再“反中”或“去中”,也无法认同要培育台湾同胞的双重政治认同。

    不论是“旧台独”,还是“新台独”,甚或形形色色的“台独”,“去中”与“反中”是其最重要的手段与策略之一。不论是陈水扁上台执政,还是蔡英文上台执政,都在制造“反中”、“抗中”与“仇中”氛围,蔡英文还进一步转变为“脱中”、“远中”与“疏中”。蔡英文上台确立的大战略就是“重国际轻两岸”、“重美日轻大陆”、“重南轻北”,核心又是“联美结日抗中”。这是“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民进党上台后,全力推动“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活动。“文化台独”就是从历史、文化、教育、意识形态、象征、符号、标识等多方面,推动“去中国化”、“去中华化”及塑造“台湾国”历史、文化、教育、观念意识等一套“台独”政策举措。

     新当局宣布暂停马英九任内推动的“课纲微调”(即“2014课纲”),要延续李扁“去中国化”的“台独”课纲,就是要继续塑造“同心圆史观”与“台独史观”,以进一步削弱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以此达到让台湾年轻一代与后世代不会再有“中国史观”与“中国意识”之目的。新当局已开始有计划消除台湾社会的中国或中华文化象征、符号与标识,塑造“台湾国”精神象征,包括“去中华化”(不再讲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未来不再遥祭黄帝陵)、“去(孙)中山化”(以“去封建”之名为由决定取消过往台湾领导人遥祭中山陵的仪式,不再纪念“中华民国”创立者孙中山,绿营“立委”以“转型正义”之名提议废除向孙中山遗像,不再向孙中山行礼)、“去蒋化”以及企图以“台侨”取代“华侨”(切割台湾与中国海外侨胞的历史渊源与关系,切割台湾人与中国人的关系等等,核心都是“去中”。关键就在于,不“反中”或不“去中”,就无法真正实现“台独”。  

   可以说,尽管蔡英文当局在各种压力之下以及吸取过去陈水扁执政的经验教训,不敢也还没有推动“激进台独”活动,但渐进式的、和平式的、柔性的“台独”活动在不断上演,其主要手段与策略之一就是“去中国化”与“文化台独”活动。

    另外,蔡英文当局是否不再否认“中华民国宪政体制”?这也是值得认真讨论的。蔡英文在选前为争取选票提出“在现行中华民国现行体制下维持两岸关系发展”及在“520”就职演讲中再次强调“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均获得两岸不少学者的肯定。然而,笔者一再强调,蔡英文的论述是矛盾的,“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只不过是蒙骗无知者的烟幕弹,“中华民国”只不过是“台独”装饰品。蔡英文的基本政治立场与整体论述基调是“台湾—国家”,一次重要讲话从头至尾都在讲“台湾这个国家”,很少或只是危偶然讲一句“中华民国”或“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在法理上,台湾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了,“中华民国”是由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共同构成,蔡英文在“520”演讲中提到的“两岸关系人民条例”原文也是如此认定的。可是,蔡英文早已明确将“中华民国台湾化”或“台湾中华民国化”,也就是她曾公开表示的“中华民国是台湾,台湾是中华民国”,甚至她还曾表示“中华民国是流亡政府”。所以不断有学者表示蔡英文或“新台独”不再否认“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准确的。蔡英文当政后首次出访巴拿马时签名用“台湾总统”,再次证明其“台独”本质,是用行动消灭“中华民国”。这种签名是“违宪”的,可是在外界质疑时,蔡英文还为自己辩护。事实上,在蔡英文的心中,从没有敬重过或尊重过“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只不过是蔡英文“台独”的遮羞布。

     当然,笔者认同作者提出的蔡英文正在建构“多元文化”体系,试图将中华文化作为台湾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要淡化中华文化(不同意作者在两岸关系语境下使用“中国文化”。笔者另有“新南向政策”中的“文化台独”因素一文讨论)。蔡英文这种公然挑战中华文化的做法,其实也“去中”的另一手段,只是更高明、更隐晦。只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早已成为海峡两岸中国人与全球华人的一种心理认知、价值观念与生活习惯,岂是蔡英文等“台独”势力所能轻意改变的,岂是她们所能谈化的,可谓自不量力,却充分暴露了他们的“台独”野心。

    同时,对于作者提出培育台湾同胞双重政治认同也不敢苟同。公开要台湾同胞既认同“中华民国”又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大陆一向反对的“两个中国”认定与认同,不宜强调这种不切实际的双重政治认同,否则会造海峡两岸更严重的国家分裂认同,后遗症更严重。我们主张台湾同胞认同中国,并不一定要他们明确认同“中华民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留有很大的政治空间与弹性,有利于未来寻求国家统一,因此不能轻意主张让台湾同胞有“双重国家认同”,既不符合政策,也不符合现实。

     我们对于台湾问题或两岸关系形势的研判,既要有足够的理论、历史知识储备,也要有足够的政治觉语与法律知识,方能做出较为准确或正确的研判或结论,否则容易引起误解、误读、误判与误导。对于重大敏感的两岸议题,更应审慎对待。”(作者 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