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王建民:赖清德“亲中爱台论”的利弊解读

王建民

 王建民,陕西耀县人,1960年生。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已出版《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投资大全》、《台湾何处去》、《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透视》、《台湾政商家族》、《塑胶霸主——王永庆》、《台湾军力》、《台湾的“黑金政治”》、《台湾省地理》、《台湾黑社会内幕》、《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民进党政商关系研究》、《国民党下台内幕》等。

作者 王建民

    赖清德“亲中爱台”的提出与热议,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显然这是一个并不容易回答的复杂问题。

    如果从积极方面考虑,“亲中爱台”总比“反中爱台”要好。如果不断倡议、谈论“亲中爱台”,逐步成为一种主流意识,主流思维,台湾社会对大陆友善亲和,对两岸关系来说当然是好事不是坏事。这一论述的提出可能对台湾社会民众的两岸观或统独观形成新的影响,重新思考对大陆的立场、态度与看法,解构绿营内部长期形成的“反中抗中仇中”思维,最近岛内形势的发展已有这种苗头。特别是,这一论述可能造成绿营内部的分化与矛盾。深绿势力是强烈“反中爱台”或“仇中保台”,不认同或反对“亲中爱台”。

    尤其是在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与对抗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绿营中生代或有意政治再上一层楼的政治人物提出“亲中爱台”,可能对蔡英文日益强硬的“不会在压力下屈服”的“两岸对抗”思维形成压力与挑战,加剧双方的竞争与矛盾。台“总统府”第一时间曾善意回应赖的“亲中爱台论”,但随着赖清德“亲中爱台论”的不断演绎与对蔡英文两岸论述的挑战,尤其是赖清德在美国提出“九二共识不是问题”,直接挑战蔡英文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政治底线,“总统府”不再迎合,而是区隔与否定。“总统府”发言人黄重谚针对赖清德“九二共识”的主张表示,赖市长原意并非如此,强调健全两岸交流不该设任何政治提前。特别用“赖市长”这一词,就是对赖这一发言分量的政治定位,你只是一个地方首长,你的两岸言论不是台当局的言论,也不代表蔡的立场,显然是某种政治警告。

     如果从消极方面看,“亲中爱台”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亲中受台”本身就是将中国与台湾并列,有明显的两岸“一中一台”或“一边一国”用意。事实上,绿营人士一直视两岸“一边一国”,并没有放弃“台独”立场,就是要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很容易被岛内普遍民众接受与认可,而且可能会将两岸“一边一国”认知固定化、长期化,让“台独”合理化。国台办对这一表态的回应也很清楚,“亲中”先“去独”,就已认识到“亲中爱台”善意背后的恶果与危害性。

    那么,如何落实与体现“亲中爱台”?今日整个绿营内部,几乎没有任何“亲中”的作为与表现,依然全是“拒中抗中反中”的思维与做法。尤其是执政的蔡英文当局,一方面不断表示“维持现状”,另一方面却全面推动“去祖”、“去孔”、“去中山”“去蒋”等“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活动,显然是矛盾的,当然更不是什么“亲中”。尤其是台巴“断交”后,蔡英文当局不顾历史发展大势与政治现实,却将矛头与责任全部指向大陆,以“警告大陆”与“不会坐视”等最严厉的政治语言对抗大陆,还要采取报复行动。可以说,在统独这一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之下,在绿营势力坚持“台独”主张之下,要绿营真正“亲中”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但它反映了一个重要事实,绿营开始试图通过新的两岸论述,打破两岸僵局,寻找两岸关系发展新路径,只是“台独”思维束缚了他们的视野,绑住了用脚,无法找到正确的论述,从而陷入了两岸论述的困境与迷思,出现自相矛盾与漏洞百出的主张。这是绿营人士的论述困境,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困境。 (作者 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