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持续努力推进台湾融入中华经济体系,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王建民

 王建民,陕西耀县人,1960年生。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已出版《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投资大全》、《台湾何处去》、《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透视》、《台湾政商家族》、《塑胶霸主——王永庆》、《台湾军力》、《台湾的“黑金政治”》、《台湾省地理》、《台湾黑社会内幕》、《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民进党政商关系研究》、《国民党下台内幕》等。

 作者 王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大会一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五大政治主张第四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中,明确提出“我们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可见,中央已经将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与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相联接,并将建立两岸共同市场作为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

   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既是中央对新的台重大方针政策,也是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深化发展方向。在现阶段中美经贸摩擦、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及海峡两岸关系陷入僵局背景之下,两岸经济融合发展面临许多挑战与困难,导致目前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呈现显著的单向融入式发展特征,可称为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或初级形态。在实现两岸统一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方位视角下,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发展目标与实现路径,其长期目标是发展中华民族经济,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就是要让台湾融入中华经济体系,共同打造或两岸共同市场或共建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

    显然,两岸共同市场的建立不是市场主导的松散式的自然发展,而是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安排,降低或逐步取消政策障碍,让两岸之间货畅其流,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华大市场。尽管目前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困难重重,甚至无法有效推进,但就从未来两岸统一的方向看,建立两岸共同市场仍是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努力的重要方向与目标,统一前实现不了,也会在统一之后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安排下继续推进,最终实现两岸共同市场或两岸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这一重要目标。

    不论国际局势与两岸关系形势如何变化,祖国大陆推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政策导向不会改变,只会持续推动与强化,这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近现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济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发展变化轨迹。明清时期,台湾与大陆贸易关系密切,台湾是中国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台湾产品出口约90%在大陆。日本占据台湾后,台湾被纳入日本经济体系,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贸关系严重弱化。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台湾被重新纳入中国经济体系,但随着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败退台与两岸军事政治对立的形成,两岸经济关系中断,并持续长达30年之久,台湾逐渐被纳入美国主导的西方经济体系。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未与80年年代初开始,大陆改革开放与两岸关系趋于缓和以及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两岸贸易逐步收复,台商对大陆投资逐步增加,两岸经济关系日益紧密,近20年来台湾对大陆(包括香港)的出口市场比例一直在40%左右,台湾经济又重新逐步融入中华经济体系。

    然而,多年来,台湾当局在认识与处理两岸经济关系,或者台湾与大陆经济、世界经济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不同的发展思维与路线。马英九曾倡导台湾“从中国走向世界”的经济发展路径,即优先发展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通过大陆广大市场与台平,让台湾经济再走向世界。蔡英文则倡导台湾经济发展路径是“由世界走向中国”,即台湾优先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合作,签署涉外经济合作协议,再通过“世界平台”与大陆进行经济合作。蔡英文当政后,竟然连原先主张的间接发展台湾与大陆经贸关系的路线也放弃了,走上了更为激进的、企图让两岸经济“脱沟”的错误发展道路。

    然而,大陆对台经济政策明确坚定,就是持续推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持续让台湾融入中华经济体系。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必然要求,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历史责任与使命。因此,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长远目标就是让台湾融入由海峡两岸及港澳共同组成的中华经济体系,共同发展中华民族经济,并在未来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尽管台湾融入中华经济体系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会遇到各种阻碍与困难,但这一发展方向不会改变,会持续努力与推进。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创造条件,全面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为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创造更多条件;另一方面是要对蔡当局经济“脱中融美”路线进行坚决斗争,避免台湾经济与大陆的“脱沟”现象的发生。(王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福建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