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冷静客观深度认识韩国瑜被罢免案

王建民

 王建民,陕西耀县人,1960年生。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已出版《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投资大全》、《台湾何处去》、《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透视》、《台湾政商家族》、《塑胶霸主——王永庆》、《台湾军力》、《台湾的“黑金政治”》、《台湾省地理》、《台湾黑社会内幕》、《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民进党政商关系研究》、《国民党下台内幕》等。

作者 王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倪霞(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

      6月6日,高雄市长韩国瑜被罢免,成为台湾民主政治史上首次被罢免的县市长,在海峡两岸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然而,大陆涉台学界情绪性对发动罢免者与民进党的不满、批评者占了绝大多数,也对国民党中央无所作为大加指责,却很少理性、客观分析民主政治本身、台湾社会政治结构巨大变化 的决定性影响、罢免案起因与韩国瑜个人责任等诸多重要问题。对于这一罢免案及其结果,有太多值得总结与反省之处。

      先说关键当事人韩国瑜。韩国瑜曾掀起一阵台湾政坛狂风暴雨,形成“韩国瑜旋风”,以庶民旗号攻取得民进党执政20年的高雄市,引起岛内政坛与社会很大振动。人们思考韩何以取胜,学者专家可以列出许多理由与因素。但关键之处在于,蔡英文上台执政之初,诸多冒进式改革引起很大反弹,尤其是劳工休假制度与军人年金改革影响到基层劳工与退休军人权益。特别是蔡英文幕后支持让文青吴音宁出任台北市农产运销公司总经理并发生多起重大治理争议事件,与前任治理有成的韩国瑜形成巨大反差,让基层民众特别是农渔民更加怀念韩国瑜,而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韩国瑜在台北市议会质询时所引起的韩式问政风潮。随后投入选战的韩国瑜以平民风格、庶民口号、北漂回家以及高雄市发展愿景,打了一场不同寻常的选战,并取得胜利。显然,特殊时空背景、重大意外事件(吴音宁)与韩个人因素共同造就了这一结果。当选后的韩国瑜,本应兑现对市民的承诺,好好治理,深耕高雄市。当年民进党当选市长陈菊曾一度社会声望甚高,被认为是角逐领导人的最合适人选之一,但她坚守高雄市执政,不为所动。然而,韩国韩却犯了历史性的大错。就在2019年初国民党中央恢复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党籍及郭有意参加大选之时,在美国访问的韩国瑜夫妇同时隔洋发声,炮打中央,攻击国民党搞权贵政治,有意参选态势日益明朗。在韩强烈政治权力欲望与一股韩粉势力“挺韩”参选压力下,吴敦义领导的党中央不断妥协,还为韩参选修改规则铺路,让韩国瑜成为党内最具竞争力的参选者,也引发了党内新的矛盾。特别是韩将正常大选的做法移植到党内初选,举行庞大的造势活动,就是要战胜党内最强大竞争对手郭台铭。然而,韩国瑜代表国民党参选之时,就是他声望开始下滑之始,也是蔡英文声望提升之始,已经预示了韩的败选与可能被罢免的结局。笔者在2019年底公开文章中早有分析与预判(《中国战略观察》,2020年第1-2期)。

      韩任职高雄市数个月就开始参加领导人选举,这是政治大忌,违背了对高雄市民的庄严承诺,政治诚信荡然无存,就已埋下了被罢免的种子。当然如果他意外当然上领导人则不会有罢免之事(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实际当选概率极低,已被选举结果证实)。而对大选的判断,大陆涉台学界不少人一直看好韩国瑜,过度强调他的独特风格与造势活动,却严重忽视了民主政治规则、台湾政治结构与社会脉动的变化。台湾领导人选举不同于地方选举,蓝绿结构是基本力量对比,对选举结果至关重要。2016年开始台湾就呈现明显的“绿大于蓝”的结构,就不利于代表蓝营的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而且在领导人选举中,统独与两岸因素颇为重要,香港与美国等外部因素并不是影响选举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在政治结构不利、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韩违背政治承诺的政治污点、就任高雄市长表现远不如预期以及参选过程中屡屡犯错的表现,就意味着韩败选的可能性甚高,而败选又意味着被罢免的可能性甚大,笔者早有文章预判在先,而不是许多学者在被罢免后的高谈阔论与情绪反应。

      二谈国民党。很多学者一直批评国民党中央对绿营罢免韩国瑜无动于衷,不积极协助。这真是不了解台湾政治与国民党。在罢韩问题上,国民党中央真的帮不了忙,也无法帮忙,否则只会越帮越忙,会有反效果,才有韩国瑜在最后表态要支持者不参加罢免投票活动,低调处理,企图以冷处理方式降低投票率,希望骄幸不被罢免。韩能否被罢免,关键在于蓝绿支持者人数与投票率高低。年初大选中蔡英文在高雄市获得近110万票,较韩国瑜多了近50万票,只要绿营团结积极支持投票罢免,而这又是绿营特性,加上拥有庞大资源与动员能力,就很容易通过罢免,不少学者一直期待韩躲过罢免是不现实的,是一厢情愿的。

      三谈发动罢免者绿营势力与民进党。直接发动罢免者是一批绿营团体与“台独”势力,民进党一直是幕后藏镜人(包括陈菊势力),直到最后才走到第一线,以所谓“国家队”支持罢免。不少学者对绿营特别是民进党发动不满,当然可以理解,但却对政治游戏、政治斗争与台湾政治缺乏足够认识。民主政治就是一种游戏规则,常常是两个或多个阵营的较量、斗争与争权夺利。韩国瑜违背承诺在先,给了对手以政治游戏规则发动罢免的缘由与机会,怪不了别人。如果蓝绿掉换过来,斗争方式也是一样的,但结果则不一定一样。关键是高雄市选民结构已由2018年选举时的五五波变为绿显著大于蓝。韩国瑜胜选,是蓝营盘加上中间选民与部分绿营底层选民,才多过陈其迈获得胜利。而2020年初大选,蔡英文在高雄市获得109万票,越过韩国瑜近50万票(48万)。因此,在选后不到半年时间内举行罢免,绿营越过57万是很容易的。而且绿营特性不同蓝营,是一个凝聚力、战斗力与斗争性极强的势力,是狼性政党,而且有强烈的复仇心理,对绿营失云经营20年的高雄市有太多不甘。在民进党全面执政、掌握一切权力与资源背景下,在政治结构绿大于情况下,韩国瑜就是刀上肉,任人宰割,无可奈何,只有被动被罢免的命运。这就是政治,就是政治斗争,更是台湾特别激烈的政治斗争。希望绿营心慈手软,不罢韩,放韩一马,是不现实的。

      最后再谈罢免制度设计。罢免是一种责任政治的罚责制度。2016年台湾修改“选罢法”,降低罢免门槛,以选举人数的25%且同意票多于不同意票作为罢免条件,是要反应民意。这一制度设计,与其他政治制度一样有利有弊,但对所有政治人物是一样的,是公平的。这次韩国瑜罢免案,支持罢免人数越过90万,是十分惊人的,不论如何怀疑绿营如何手段不当,都充分显示了绿营在高雄市有强大实力,绿营有强大动员能力,高雄市民普遍对韩失望与不满,可谓希望越大失望越高。显然,韩被罢免并不能归于罢免门槛的降低,而是政治气氛、被罢免人韩国瑜个人因素与选民结构等共同影响决定的。

      这一罢免事件,有许多重要政治警示与教训,也有助于台湾政治有进一步的清醒认识。一是韩国瑜被罢免,虽然可惜与遗憾,但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对许多政治人物是一个重大警讯,从政尤其是地方执政要重诚信,守信用。二是对台湾政治要有基本认识,在历史大变迁进程中,国民党的立场政策变化与衰落不可避免,我们不能主观期待国民党如何发展。三是台湾社会政治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绿大蓝小已成常态,绿营主导着台湾政治,短期内难以扭转与改变。四是台湾蓝绿对抗不会停止,政治斗争会持续下去。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