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台湾岛内弥漫着一股强烈的“抗中仇中反共亲美”气氛

王建民

 王建民,陕西耀县人,1960年生。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已出版《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投资大全》、《台湾何处去》、《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透视》、《台湾政商家族》、《塑胶霸主——王永庆》、《台湾军力》、《台湾的“黑金政治”》、《台湾省地理》、《台湾黑社会内幕》、《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民进党政商关系研究》、《国民党下台内幕》等。

 

  作者 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蔡英文上台执政后,在“抗中亲美”与“脱中融美”战略思维与政策下,积极配合美国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全面反华与“以台制华”战略,加上蔡当局借新冠疫情采取“防陆拒陆”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岛内“台独民粹主义”情绪,出现一股强烈的“抗中仇中反共亲美”气氛,激化了两岸对抗情绪,恶化了两岸关系。日前岛内民调结果也充分证实与反映了这一判断。

  在蔡当局政策引导与绿营媒体操控下,台湾岛内民众对中国大陆与美国的态度立场发生了显著变化。据台湾《新新闻》与《风传媒》委托台湾指标民调公司公布的民调结果(《新新闻》第1750期)观察,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好感度只有19.1%,而反感度高达67%;相反,台湾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度达61.6%,反感度只有24.4%,呈现典型的“反中亲美”心态,而且较以前更加显著。尤其是年轻人(30-39岁)最“反中亲美”,即对美好感度达69.4%,对中国大陆反感度达75.5%。同样,台湾民众认为美国对台湾的影响力远大于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影响力,前者占49.9%,后者占38.6%。这一结果,与蔡当局推动的“抗中亲美”战略、美国强化挺台政策与两岸关系恶化有直接关系。同时,受近来美国在国际反华上操控区分“中共”与“中国人民”等因素影响,台湾民众对大陆民众的好感度与反感度差别并不大,分别为39%与40.1%,但却强烈“反共”,即有高达82.5%的受访者对“中共”表达反感。可见,台湾社会与民众深受美国政府与社会舆论的重大影响。

  尽管台湾民众亲美,但并不是要美国军事保护台湾,而是更希望美国协助台湾加入国际组织与加强经贸关系。依据这一调查,高达53.7%的受访者最想要美国协助台湾加入国际组织,22.8%的受访者希望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关系,这两者合计占了76.5%;希望与台湾建立军事同盟与出售武器者合计只有18.1%。在假设中美发生冲突后台湾民众如何选择时,高达72.1%的民众选择保持中立,但仍有24%选择站在美国一边,选择站在大陆一边的只有0.5%。这一结果与台湾社会统独立场指标相当一致:即绝大多数民众包括浅绿、浅蓝与本土蓝等基本上选择不统不独或维持中立或,24%选择站在美国一边与“激进台独主义者”比例相当,而0.5%选择站在中国大陆一边,则与所谓的坚定统一者或急统者比例相当。

  近年来岛内出现的“反中”逆流,不只是反对中国大陆,而且还包括了反对或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这一调查结果显示,83.6%的被调查者不接受大陆坚持的“一中原则”,却有67%的被调查者接受美国认定的“一中政策”。这与上述台湾民众“反中亲美”心态基本是一致的。不过,蔡英文操作与正式确立的“中华民国台湾”这一“台独借壳”上市试的变相的“台湾国国号”,已普遍获得台湾民众的普遍认同与认可,接受度达74.5%,不接受的20%则包括了坚定的统派与激进的独派。

  在这样的政治社会气氛下,台湾人的政治身份认同比例与赞成独立的比例均明显上升。据这一调查,台湾民众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只有3.3%,既是台湾人与中国人的比例为30.5%,而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达62.7%(绿营的台湾智库日前 公布的民调,台湾人认同比例更高达86%,中国人认同只有6.3%)。尽管这一民调赞成维持现状者仍占多数,达49.4%,但赞成两岸统一的比例只有4.7%,而赞成台湾独立的比例高达43.5%,约是造成统一者的9倍,特别是赞成独立的比例正向50%迈进。这个比例一旦越过50%,就会为“台独”分裂势力举行“台独”公投、实现“法理独立”创造了关键性的民意基础,也对未来台海形势的发展带来重大风险。

  目前台湾社会民众心态这一重要变化,是中美战略对抗加剧、岛内政局格局巨大变化、两岸关系形势恶化以及新冠疫情蔓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激化了两岸民间对抗情绪,进一步恶化了两岸关系,两岸关系发展已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然而,不论台海形势如何变化,大陆依然会坚持走两岸和平发展道路,持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但在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前面则不会有任何的犹豫与退缩,一旦“台独”分裂势力或境外敌对 势力超越底线、跨越红线,则会果断出手,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甚至一举彻底解决台湾问题。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