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王建民:海峡两岸海洋合作面临的主要障碍

王建民

 王建民,陕西耀县人,1960年生。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已出版《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投资大全》、《台湾何处去》、《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透视》、《台湾政商家族》、《塑胶霸主——王永庆》、《台湾军力》、《台湾的“黑金政治”》、《台湾省地理》、《台湾黑社会内幕》、《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民进党政商关系研究》、《国民党下台内幕》等。

     作者 王建民


    近年来,有关海峡两岸海洋合作(尤其是南海合作)的讨论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内已有举办多个类似的研讨会,也提出许多建议与主张。然而,在残酷的两岸政治现实面前,海峡两岸海洋合作却没有多大进展,依然面临许多困难与障碍。

    一是海峡两岸的政治互信脆弱与不足。海峡两岸学界与专业界不断呼吁海峡两岸进行东海、南海合作,包括海洋权益、海洋安全与海洋资源等合作,但一直没有取得应有进展,甚至停滞不前。关键在于两岸的政治互信不足,两岸的政治对抗仍在持续,而且无法有效解决。尤其是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政策或一个中国框架问题上的立场不明确,对维护中华民族的海疆立场与海洋权益不够明确坚定,对两岸海洋合作置之不理,没有意愿,甚至公开反对两岸在维护钓鱼岛等问题上的合作,严重障碍海峡两岸海洋合作。

    二是台湾岛内政治对立与蓝绿不同政治立场的严重制约。台湾内部坚持与追求台湾独立的民进党与台联党等绿营势力,与大陆的政治立场截然相反,没有互信与互动,而且反对海峡两岸海洋合作及其他领域的合作。尤其是一旦民进党执政,两岸关系会陷于僵局,协商机制中断,不仅无法推动海峡两岸的海峡合作,即使原有的合作机制运行也会受到影响。岛内政治变数与政权轮替是未来海峡两岸海洋合作的最大挑战,增加了合作的不确定性与可变性。

    三是台湾当局的两岸海洋政策与战略受到美国的严重牵制,不利海峡两岸海洋合作。台湾依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棋子,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对台湾的实质控制,阻挠中国大陆的海洋战略,破坏与阻碍两岸海洋合作尤其是在东海与南海问题上的合作。日前台湾主张南海九段线,美国则表示不实际。2014年9月13日,台外交部门重申,南沙、西沙、中沙及东沙群岛与周边水域皆属我国固有疆域,主权不容置疑,未来将秉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原则,与其他国家共同维护区域之和平稳定,也呼吁各方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然而,美国在台协会(AIT)前处长司徒文却公开批评台湾的主张不合法、不实际,毫无理性基础,建议台湾放弃“九段线”,改为依国际认可的“联合国海洋公约”规范,主张拥有太平岛以外200海里经济海域。他还主张台湾暂缓太平岛基础建设项目,以回应美方近日提出的“冻结南海建设”的呼吁。

    四是海峡两岸海洋合作的动力不足。海峡两岸海洋合作的内在动力为何?是经济利益驱动,还是政治利益驱动,或者是民族大意,或者是人类使命感的驱动?理论上海峡两岸在东海与南海有相互重叠的主权宣示与共有的海洋权益,进行海峡两岸海洋合作具有重要的政治利益驱动,可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海洋权益。同时,可以共同应对外部势力对中华民族海洋权益的侵犯与海洋资源的破坏。但现实层面而言,由于两岸政治对立,互信不足,在海洋合作问题上显然不存在政治利益驱动。那么,海峡两岸海洋合作是否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答案虽然是肯定的,但经济利益有多大,尤其是台湾方面能获得多少经济利益,则存在不确定性。现阶段或较长时期的经济利益主要是海洋油气的开发与渔业(水产)合作,也只是理论上的意义。就是说,对台湾来说,海峡两岸海洋合作的驱动力不足或利益有限,制约两岸的海洋合作。

    五是技术与资金、人力等问题。如果要在东海、南海进行海洋资源合作开发与保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广阔无垠的海洋上进行长期海洋资源合作开发与保护,需要有足够的技术能力、需要庞大的经费、需要一定的人力,也需要协调与管理,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海峡两岸海洋合作,可谓“说易行难”。尤其是台湾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动力不足,兴趣不高。

    在海峡两岸海洋合作的所有障碍与困难中,最关键的还是政治问题,是台湾当局的立场与态度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海峡两岸很难在海洋合作问题上获得突破与进展,很难达到学者、专家预期的目标。尽管如此,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与海洋权益,海峡两岸社会各界与有识之士仍须努力克服困难,持续推进海峡两岸的海洋合作。(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