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邓小平为什么有个“油印博士”的雅号?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大陆新闻 > 时事要闻      2021-05-19 15:15:22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杨喆)众所周知,邓小平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而在他早期的革命岁月中,一个“油印博士”的雅号则记录了他留学法兰西的岁月。那么,当时的他是因何得名的呢?

  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面对危亡的时局,各种思潮并起,求索救国道路。在中国国内,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诞生。而在远离中国的欧洲大陆,1922年诞生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少共”(后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留学法国的邓小平也成为其中一员。

  1922年8月,“少共”机关刊物《少年》月刊创刊,没多久后,邓小平就被调入该刊,负责刻蜡板,成为编辑部里最年轻的成员,担负起传播共产主义、团结旅欧青年的重任。白天勤工俭学的他每天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刻印工作,虽身居陋室,条件艰苦,但工作热情丝毫不减。他会把稿件一笔一画地刻写在蜡纸上,然后用一台简陋的印刷机印出,再装订起来。

  1924年2月,《少年》改名为《赤光》。

  邓小平对《赤光》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给一同在法国留学的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由于他的字既工整又美观,刊物印刷清晰、装订简雅,被身边的人们称赞为“油印博士”。这既是对邓小平辛勤劳动的赞誉和肯定,也是对年轻的革命者的鼓励。

  在邓小平和一众革命者的共同努力下,《赤光》办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文章短小精悍,切中时弊,深受欢迎,被旅欧华人盛赞为“我们奋斗的先锋”。1924年下半年起,邓小平开始担负起《赤光》的编辑工作,撰写了大量文章,以手中的笔为革命工作作出贡献。

  在革命实践中,邓小平很快成长起来,后曾担任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领导,并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党员,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自己的人生同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回首邓小平的经历,其革命生涯正是由办报时期的“油印博士”起步。

  “油印博士”的称号,记录了中共领导人早期为救国而求索的岁月,也让人们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对宣传的重视。早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深刻认识到宣传舆论工作是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重要战线。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12位曾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后办过报纸和刊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新闻宣传始终是动员群众的号角和有力的思想武器。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仍需要发扬“油印博士”的精神,做好宣传工作,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



责任编辑:袁丹华
热门评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