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中国增加了什么底色?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大陆新闻 > 时事要闻      2021-07-01 14:16:41

  中新社北京7月1日电 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中国增加了什么底色?

  中新社记者 陈溯

  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取得全面飞跃,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了更厚实的幸福底色。

  ——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国90%的人口未受教育。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教育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据官方统计,2020年,中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4.4%,新增劳动力中有50.9%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7年。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水平均已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百年时间,中国从教育弱国变为教育大国,并在下一个百年继续向教育强国迈进。

  ——人均居住面积大幅提升

  住有所居是小康社会的“标配”。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仅为6.7平方米,到2018年时,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3平方米,达到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小康标准。

  除了平均住房指标,“全面小康”更关注“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关注改善落后地区、困难民众的住房条件。

  在脱贫攻坚中,中国有共计960多万的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改善了居住条件,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土房、草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2016年至2019年,中国棚户区改造开工累计2157万套,上亿城镇居民“出棚进楼”,安居圆梦。

  ——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只有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才更有底气。近年来,中国加快医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产业,不断优化医疗养老服务供给,逐步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和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6.3张,执业医师数2.77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77.3岁,民众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啃的“硬骨头”。

  2021年,中国向世界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至此,中国成为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先后让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小康增添了最坚实的底色,为中国下一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脱贫攻坚之后,中国已迈开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继续走共同富裕之路。

  ——绿色发展进入“快车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中国绿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使“绿色”成为全面小康最鲜明的色彩。

  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年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2005年至2020年,中国GDP增长约4.5倍,同期碳强度下降48.4%,非化石能源占比由7.4%提高到15.9%。

  加快新能源布局——目前,中国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

  2020年,中国向世界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发展将进入“快车道”,以绿色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

  ——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带来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带来了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2004年至2012年,文化产业对GDP增量的年平均贡献率为3.9%,2013年至2018年进一步提高至5.5%。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国门,2019年,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114.5亿美元,为2005年的近6倍。



责任编辑:袁丹华
热门评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