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大生产运动

  1938年10月以后,日本侵略军逐渐将其主力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经费,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军队的供给濒于断绝。

  为了克服困难,陕甘宁边区留守部队开展了生产运动。1939年春,毛泽东提出“由军队自身参加生产运动”,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1940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向全军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各部队依据不同环境和条件,积极开展生产运动,做到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凡条件许可的部队,均开展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开展的,从军队开始,很快在陕甘宁边区的党政军机关、民众团体和学校中开展起来,并发展到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驻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在王震旅长的率领下,于1940年开赴延安东南的南泥湾,实行“屯田政策”,从旅长到战士一齐动手,开垦荒地,种粮种菜,养猪养羊,纺纱织布,开办作坊,组织运输,3年开荒26万亩,是全军在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经过辛勤劳动,到1942年即做到粮食自给80%,经费自给90%以上。

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时的情景。 新华社图片

  南泥湾大生产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高度重视。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提出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同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上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时,表彰了军队和机关学校进行大生产运动取得的伟大成绩,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各地的生产运动,军队的大生产也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还有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情况下,种粮种菜、养猪养羊、打柴烧炭、纺纱织布,发展以自给为目标的农工商业。

  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军民胜利地渡过了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物质保证。到1943年,各部队、机关,一般能自给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粮食和蔬菜,改善了人民生活,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自救

毛泽东题词: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图源:新华网-中国记协

  “由于国民党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我们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战略,在华北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步步紧逼陕甘宁边区。而蒋介石集团则继续加剧反共“摩擦”,不仅停发八路军薪饷、弹药、被服等物资,还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断绝外界对边区的援助。再加上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八路军人数减少,根据地缩小,陕甘宁边区物资匮乏,生活异常艰苦。加之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的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供给,难以为继。生存,成为一个严峻问题。

  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抗战中遇到的困难都是前进过程中的困难,是接近胜利的暂时困难;强调发扬革命精神,战胜困难,争取胜利。1939年2月2日,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号召:“国民党封锁我们,我们面对严重的困难。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

  陕甘宁边区党政军学人员和群众响应号召,首先开展起大规模的生产运动。1940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相继掀起大生产运动。1942年12月,毛泽东发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此后又发表了《开展根据地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组织起来》《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等文章和讲话,号召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努力发展农业,兼办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克服困难,成为大生产运动的基本纲领。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号召,立即行动起来,除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外,各抗日民主政府办了许多自给工厂,军队、党政机关、学校也发展了部分自给经济。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成为生产模范。1943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

中央领导人率先示范 种菜、纺纱、收集肥料

1943年,毛泽东在大生产运动中开荒种地。 图源:新华社

  大生产运动开始后,针对部分同志存在思想上不重视,在劳动中总是挑轻松干净的活干,脏活、重活、累活不愿意去干的问题,中共中央领导人积极率先示范、参与生产,起到了有力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加激励了解放区军民生产的热忱。

  毛泽东尽管工作繁忙,依然坚持带头开荒生产,在杨家岭窑洞对面的山沟里开垦了一块地,种上蔬菜,一有空就去浇水、拔草。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认为主席要领导全国抗战,工作太过辛苦,便提出要为他代耕。但毛泽东坚持要亲自参加劳动,他说:“我一定参加开荒,地点就选在我门口,只开一亩地,不多也不少。我还能自己动手,坚决不要人代耕。”在他的影响下,中央机关所在的杨家岭掀起了开荒的高潮,几乎每个窑洞外都可看见整齐的菜地。

  版画《亲自动手生产——朱总司令的故事之四》,张漾兮创作,图源:中国美术馆网站

  朱德则带领身边工作人员组织起生产小组,在王家坪开垦了三亩菜地,栽种了十几种蔬菜。朱德是种菜能手,他不但手把手教年轻人耕种,还带头拾粪,一有空闲时间,就去劳动。周恩来当时虽然右手有伤,但仍然坚持带头学习纺线,钻研纺线技术,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纺线的整套技巧,还和任弼时一起带领大家总结经验、提高效率。每次有人关心起周恩来受伤的手臂时,他总是说:“我这只手已经劳动成习惯了,疼痛一会儿就过去了。”

  在开荒生产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肥料不足,陈云等中组部领导人带头到处收集肥料,他对一些不愿挑大粪、嫌大粪脏的人说:“大粪能培养出新鲜的蔬菜瓜果,不是会变成香的吗?”在陈云的带动下,中组部收集肥料“最早也最多”,带动了各部门开展积肥工作的热情,为春耕播种做了充分准备。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率先垂范是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如同前进道路上的明灯,即便前方路途曲折,也能引领人民群众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勠力前行。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从烂泥湾到“好江南”

图源:新华社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区的东南方45公里,明清之际,这里水源充足,人烟稠密,土地肥沃。到了清同治时期,社会动荡,连年战乱,方圆百里的富庶的土地,变成了杂草丛生、人烟稀少、荆棘遍野、野兽出没的“烂泥湾”。

  1940年冬,朱德亲自勘查南泥湾,首倡在驻边区部队中实行屯田政策,即著名的“南泥湾政策”。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背负厚望,进驻了这片荒芜之地。毛泽东与王震谈话时说,这次调你们三五九旅到南泥湾是守卫延安南大门。你们不但要随时准备迎击国民党可能发动的军事进攻,还要通过开荒生产,尽快做到生产自给,从根本上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救保中央”,三五九旅的战士们身背钢枪,手握镢头,上至旅长,下至马夫、伙夫一律参加生产,“不让一个人站在生产战线之外”。王震身先士卒,率领部队掀起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七一八团模范班长李位,在开荒竞赛中挥舞着一把4斤半重的大板镢,每分钟落地48次,创造了一天开荒三亩六分七的记录。之后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良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又有一位名叫郝树才的战士,创造出一天开荒四亩二分三的成绩,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气死牛”。

  为了不影响部队战斗力,部队利用农闲的时节,开展大练兵活动。在大练兵过程中,涌现出11个百发百中的连队,全旅投掷手榴弹的成绩也从平均25米提高到40米,不少人达到60米,最远的可以投到72米。在平时劳动生产的过程中,战士们就把枪架在地头上,一有情况就拿起武器迅速投入战斗,数次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袭扰。

  1942年,开发南泥湾的战士们用柳条编筐,克服物资缺乏带来的种种困难(资料照片)。图源:新华社

  初到南泥湾时,三五九旅将士们吃粮都需要到百里外去背,夜间没有地方住,只能用树枝搭草棚凑合过夜。但大家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在生产资金和生产工具都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用一把镢头刨出了个“陕北好江南”。1941年,开荒种植1.12万亩,产粮1200石,蔬菜完全自给。到1943年,开荒达到10万多亩,产粮12000石,做到了粮食和经费全部自给。到1944年底,南泥湾种植面积已达26万多亩,并于当年向陕甘宁边区政府缴纳公粮10000石,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军队向政府缴纳公粮的先例。

  除此之外,三五九旅还先后办起了1个纺织厂、1个被服厂、2个机械厂、2个纸厂、4个木工厂、3个军鞋厂、3个铁厂、1个肥皂厂、2个油坊、8个粉坊、6个豆腐坊、7个盐井、2个煤窑。此外,还开办了商店、客栈、军人合作社等。到1943年,全旅组织运输队有400多人,骡马800多头,骡马店68个。

  南泥湾大生产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高度重视。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提出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毛泽东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写道:“三五九旅的领导同志掌握了以农业为第一位,以工业与运输业为第二位,商业为第三位的方针……建立了农业、工业、运输业与商业的一系列比较完备的企业,打下了一个能够达到完全自给的经济基础。”

“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

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指战员一边战斗,一边开荒生产(资料照片)。图源:新华社

  大生产运动期间,官兵上下、军民之间,同心协作,打破了敌人企图困死和饿死革命力量的企图,曾经缺衣少食的抗日根据地呈现出一派丰衣足食的景象。中国共产党一边推进繁忙的革命工作,一边开展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有效减轻了边区群众增援一线的压力,改善了人民生活,为革命事业创造出坚实的物质基础。

  1942,毛泽东对1938年以来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的情况与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他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据统计,从1942年到1944年的2年中,陕甘宁边区共开垦荒地200多万亩,到1945年,边区农民大部分做到“耕三余一”,部分做到“耕一余一”,达到种一年可留一年的余粮。

大生产运动中,部队官兵举行纺织比赛。图源:央视新闻网

  大生产运动不仅解决了最基本的粮食问题,根据地的棉、麻、禽、畜都有所增加,工商业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纺织生产基本解决了人民的穿衣问题。

  1943年2月朱德又提出“建立革命家务”的口号,朱德说,我们的工厂是公家的,是革命人民的共同家务。从厂长到工人,大家都负有当家人的责任。这一口号和毛泽东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成为动员和组织边区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和开展生产自给运动的两个最响亮、最有力的口号。

  轻工业厂和家庭手工工坊在解放区像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采煤、冶铁等重工业和军工生产也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发展壮大。据延安根据地1941年3月份的数据,在地兵工厂每月可造步枪子弹6万发、手榴弹2万枚,小迫击炮5门、炮弹1千发。制造无烟火药的工厂也即将开工;造火药时需要硫酸,又建设了硫酸厂,每月约可生产硫酸400磅。

  在晋察冀根据地,边区军事工业在创建初期仅能简修枪械,复装子弹。1941年后,自力更生试制出无烟火药和黄铜弹壳,可以完全自制子弹。到1944年,边区军事工业已发展到月产捷克式步马枪100支,掷弹筒65个,枪榴弹223个,硝酸炸药1340斤,无烟火药500斤,黄药手榴弹1万枚,七九子弹1.9万发,复装子弹3万余发,基本满足了边区部队的弹药需求。

共产党的军队不仅扛枪打仗,更是要“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油画))图源:新华社

  1944年春,站完最后一班岗,警卫战士张思德面对毛主席窑洞的灯光,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然后,他恋恋不舍地与毛主席、与他热爱的哨位告别,前往安塞去开荒了。

  张思德,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曾只身泅水过江,夺得敌人的渡船;曾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1942年部队整编,张思德服从组织分配,调中央警卫团第1连当战士,在毛泽东内卫班执行警卫任务。

  共产党人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革命号召,内卫班也要抽人参加生产运动。尽管张思德在执行警卫任务时也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织草鞋,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尽管他更愿意留在毛主席身边站岗,但考虑到自己有开荒、烧炭的经验,参加生产劳动更艰苦,更需要吃苦精神,他还是主动报名去离延安20多里路的安塞,执行进山烧炭任务。在动员会上,张思德带头发言:当兵的,打仗都不怕死,从事生产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有不怕死的精神,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

张思德(左)和战友一起烧炭。图源:新华社

  张思德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9月5日,炭窑在雨中突然坍塌,危急时刻,他奋力把战友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堆里,牺牲时年仅29岁。

  得知张思德牺牲的消息,毛泽东心情十分悲痛,提出为张思德开追悼会,并在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开展大生产运动,让扛枪打仗的战士们种地,也会有部分战士曾产生过思想波动,认为“当兵是来打日本鬼子的,不是来种地的”“后方生产不如在前方打仗光荣”。张思德同志牺牲后,警备团的战士有些议论:老红军,经过长征,负过伤,最艰苦的环境都过来了,因到山中烧炭被崩塌的炭窑砸死了,太不值得!

  共产党的军队不仅扛枪打仗,更是要“为人民服务”!张思德的追悼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一位牺牲的普通战士举行追悼会。“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革命需要在枪林弹雨下抛头颅洒热血,也需要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战士,他服从组织安排,甘心在烧炭的平凡岗位上忘我工作,直至光荣殉职。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张思德这样默默牺牲奉献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才有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毛泽东郑重地、公开地发表这篇讲演,把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全党全军中鲜明地立起来。

 

  综合整理自: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军网、光明网、抗日战争纪念网、党建网、中国抗战胜利网、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政协报、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等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