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人民军队锻造“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

 

  开篇语:“七一勋章”由党中央设立,是党内最高荣誉。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经历百年风雨,无数优秀党员肩负民族之理想使命,不畏艰险,砥砺前行,留下彪炳史册的光辉事迹。今年是“七一勋章”首次颁授,29名功勋党员作为全党9100多万党员的优秀代表获此殊荣。其中,有11位勋章获得者来自人民子弟兵,5位是战斗英雄,6位有过参军经历,他们的军龄或长或短,有的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有的仅有短暂的军旅生涯。这些由人民军队锻造出的“七一勋章”获得者们,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岗位作为战位,坚守职责,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听党指挥,对党忠诚!

  孙景坤,辽宁庄河人,1924年出生,1948年参军入伍,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屡立战功,经历生与死的考验,用热血青春诠释革命战士的赤胆忠心,先后参加了四平、辽沈、平津、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等战役战争,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荣获“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平建设时期,他深藏功名、扎根乡村,带领村民改变家乡贫困面貌。他把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中,用敬业奉献彰显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2021年6月29日上午,66岁的孙福贵进京代97岁的父亲孙景坤领取“七一勋章”。“党和国家给父亲这么高的荣誉,是对他革命战争时期英勇杀敌、建设时期无言奉献的褒奖。父亲淡泊名利,但党和人民从没有遗忘他。”

  由于身体原因,孙景坤没能前往北京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而是在病房里观看了电视直播。7月2日下午,回到辽宁丹东的孙福贵第一时间来到医院,将“七一勋章”拿给正在住院的父亲。病中的孙景坤说不出话,但当孙福贵用手机播放《歌唱祖国》给父亲听时,捧着勋章的孙景坤嘴角上扬、眼里闪着泪光。

“跟着共产党走准没错!”新婚5天参军入伍

年轻时的孙景坤(家人供图)图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1948年1月,解放战争激战正酣,辽宁省安东市(今丹东市)山城村村干部正动员村里的年轻人踊跃参军,刚刚新婚5天的农会副主席孙景坤带头举起了手,他和妻子在婚前早已约定好:“结了婚就去参军,保卫幸福生活。”

  新分的地、新娶的媳妇,为啥要放下去当兵?孙景坤说:“跟着共产党走准没错,等全国解放了,再回来种地抱孩子也不晚。只有打了胜仗,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在孙景坤的感召下,12名同村青年报名参军。

  打起背包,告别亲人,24岁的孙景坤入编东北人民解放军第3纵队8师24团7连(1948年11月改称第40军119师357团7连),成为了一名机关枪手。他参军不到1个月,就随部队参加了解放四平战役。上了战场,才真实地感受到了什么叫枪林弹雨。“没开火时很害怕,等真正打起来,反而不知道害怕了”。孙景坤回忆道:“机关枪手是敌人火力的重点打击对象,子弹密到把我后背的军装都打烂了,半个月内我换了4件棉衣。”

  一次次和敌人的生死较量,让年轻的战士快速成长起来。1949年1月,孙景坤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英勇,数次负伤,打锦州负伤、打黑山阻击战负伤、打唐山负伤、渡江战役时负伤……最危险的一次,子弹贴着他的后脑勺飞过,“用手一摸,全是血”;而在攻克义县的战斗中,那块钻进了小腿的炮弹皮,直到现在还没有取出来。

  “轻伤不下火线;如果是重伤,就跟着团部的大车,走到哪拉到哪。”孙景坤随部队南下,飞渡长江天险,突破湘粤防线,会歼桂系兵团,途经9省,直捣天涯海角。1950年4月,119师官兵乘木船冒着敌人火力,渡海向海南岛方向进发。敌舰发射的炮弹和敌机投下的炸弹不断在船队中爆炸。一时间,血染海面。接近登陆点时,孙景坤所乘小船被炸弹掀翻,瞬间解体。危急时刻,他抓住一块木板,拼命游上岸。回头一看,一个排的战友只剩下12个人。

  从东北打到海南岛,孙景坤落下20多处伤疤,先后在辽沈战役中立三等功,在平津战役和海南岛战役中分立二等功。

“死也要死在前线” 党员不能当逃兵

年轻战士陪同孙景坤重回鸭绿江断桥。图源:中国军网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孙景坤所在部队接到命令,急赴丹东投入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前的准备。鸭绿江南岸的战火映红了天,在驻地听着枪声、炮声、飞机呼啸声和炸弹爆炸声,孙景坤深切体味到志愿军战歌中的那句“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他就出生在丹东市的山城村,他的家乡紧挨着鸭绿江。

  部队驻地离家乡不到2.5公里,步行也就20分钟,“在外面打了几年仗,咋能不想家?”但在部队待命的40天里,他从未提过探家的要求。战斗在即,战友们都不回家,孙景坤更不愿意搞特殊。

  1950年10月19日,孙景坤跟随志愿军40军119师从鸭绿江大桥开赴朝鲜战场。入朝不久,在西线一场激烈的遭遇战中,冲锋在前的孙景坤腿部负伤,被送回国内,在部队医院接受治疗。“养了一个多月伤,心里时刻想着奋战在朝鲜战场的部队和战友。”伤未痊愈,他就坚决要求重返朝鲜战场,“死也要死在前线”。经志愿军某部安排,他搭乘向前线运送军需物资的军列,第二次跨过鸭绿江入朝。然而战火无处不在,孙景坤乘坐的军列在途中遭到敌机狂轰滥炸。车翻人散,失去联络的孙景坤无法找到自己的部队,无奈又沿着铁路线回到丹东寻求帮助。有人劝他养好伤后再做打算,孙景坤却摇摇头:“我是党员,不能当逃兵躲起来。”

  经多方联系获悉,他所在的357团正向砥平里地域集结待机。前线战事正酣,孙景坤一秒也等不了,他再次搭乘过江军列,第三次跨过鸭绿江,向部队奔去。1951年2月13日,砥平里反击战一开始,志愿军官兵就向敌人阵地勇猛地扑了上去。砥平里之战,孙景坤和战友们在“极度疲劳,粮食不济,常常日食一餐,甚至数日一餐”的困境下,打出了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战后,119师命名357团7连为“硬骨头连”,授予锦旗一面,记大功一次。

“保证守住阵地”激战过后只剩4个人

孙景坤默的立功证书。图源:新华社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40军119师在西线牵制美军,使其无法全力投入上甘岭方向。1952年10月26日黄昏,孙景坤所在的357团在炮火支援下,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占领161高地,随后由8连副连长支全胜带领2排官兵坚守阵地。

  次日,不甘失败的敌军在飞机、重炮、坦克的支援下,向驻守161高地发起猛攻。成吨的炮弹倾泻在阵地上,树木和岩石被炸得到处横飞,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阵地上燃起熊熊烈焰。志愿军战士们沉着应战,顽强战斗,连续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手榴弹甩光了,子弹打没了,坚守阵地的2排几乎弹尽粮绝。整整一个排,打得只剩下几个人。道路和交通沟被重重封锁,弹药送不上去,八批战友已经牺牲在了增援的路上。

  就在支全胜把爆破筒压在身下,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时候,孙景坤到了!

  时任7连1排副排长的孙景坤奉命增援!他利用敌人在战场上撤离伤员放出的烟雾,带领着九名战士,穿过十几条封锁线,冲上了三面都处于敌人火力控制之下的161高地,带来了阵地上最紧缺的物资——八箱手榴弹,两箱转盘机枪子弹。孙景坤随即安排增援战士各就各位,和支全胜等一起阻击敌人,“我们保证守住阵地。”

  “那场激战下来,好多战友都牺牲了,阵地上最后只剩下我们4个人。”那一天,从日近中午到半夜,他们打退了敌人6次进攻,中途有敌人借着烟雾的掩护,从侧面扑杀过来,距离两三米的时候被孙景坤及时发现,用步枪击毙。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他打红了眼,把一颗颗手榴弹不断掷向敌人。“大概投了一百五六十发吧,后来离我一米多远的地方躺着二十来个被炸死的敌人。”激战过后,增援上来的战友们在炮弹掀起的泥土中找到了受伤昏迷的孙景坤。他的耳朵被震聋,几天后才渐渐恢复听觉。

  因为在这场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孙景坤荣立一等功,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一枚。1953年,他作为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我又成农民了,可当兵后的我跟以前不一样了”

 

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新貌。图源:人民网 刘海东摄

  1955年初,孙景坤复员后主动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回乡务农。他将组织关系交给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地方民政部门,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回乡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我又成农民了,可当兵后的我跟以前的我不一样了。” 从战斗英雄到普通农民,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坚守。从入党那天起,孙景坤更坚定了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的信念——复员前,他的奋斗阵地是战场;复员后,是亟待脱贫的家乡热土。

  孙景坤当上了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群众的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那时候,村民们并不知道孙景坤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都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硬、靠得住。

  英雄卸甲,心底的沙场气概却从未褪去,孙景坤没有辜负村民们的期待。“当时,没有机械化设备,孙景坤就带头用土篮挑、用肩膀扛,运送土石,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几个月。”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说。从战场上走来的孙景坤面对困难没有一丝退缩,带领着乡亲一起拦河建坝,把上百亩烂泥滩改造成良田,在数百亩荒山上栽下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孙景坤从来都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市里曾划分一片公厕供村里挑粪施肥用,村民都不愿意去挑粪。正犯胃病的孙景坤第一个站出来:“没有好的肥,菜怎么能长好,我来挑。”挑着100多斤粪,走七八里的山路,他硬是挑了回来。看他忍着胃痛满头大汗颤巍巍的样子,村民们纷纷挑起了粪桶。“山城一队北部湾,当年就是烂泥滩。一遇水涝就不收,如今变成米粮川。”靠着孙景坤的带动引领,山城村被大家建设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蔬菜村、富裕村。

  村子富裕了,孙景坤却始终甘守清贫,他从不向组织开口、伸手,把分给自己的40亩地重新分配给5户从黑龙江迁来的贫困户,一直住在低矮的平房里。子女们也没跟着这位功勋卓著的父亲沾过一分光,好的工作机会都被孙景坤让给更困难的家庭。面对子女的不解,孙景坤说:“那么多同志为了祖国把性命都搭上了,我不能总想着自己家这点事。”

  “条件再艰苦,能比战场上苦?和当年在坑道的苦相比,这点苦又算啥。”这是孙景坤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当村里有人问他:你是战场上出生入死过的人,不好好享福,为啥还这么拼命地干活?他很认真地回答:“要是只知享受,我怎么面对那些牺牲的战友?我活着,是替战友们活,我要把他们想干却来不及干的工作干好,才对得起他们。”

“最大的功臣是那些留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

孙景坤。图源:新华社 记者 杨 青摄

  退伍后,孙景坤的军功章一直被压在箱底。40年前,这些军功章由孙景坤的母亲保管,包在一条写有“赠给最可爱的人”字样的毛巾中,里面还裹着一层红布。孩子们放学时,会把它们当成玩具。对于战场上的功绩,他很少提起,就连他的儿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只知道父亲是一名老战士、上过战场,对他所获得的荣誉一无所知。大女儿孙美丽曾经问父亲,“你怎么不讲你战争年代的事情?”他说:“我不能说,一个个熟悉的脸庞都倒下了,我不愿意说那些,心里难受。”

  “他不愿回忆起那些经历,那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孙美丽还清晰地记得:父亲年轻时从不看战争题材的电影,他说真正的战场远比电影要残酷得多。

  村民以前也不知道孙景坤的功绩。某天,村民张德胜偶然得到一本书,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战史册》,其中有一页写到奋战在危急时刻的孙景坤。“我当时很震惊,英雄就在身边,他平时从来不讲啊。”张德胜把这本书拿到孙景坤家,兴奋地说:“二大爷,你是书上的英雄!”孙景坤起初不承认:“那不是我。”张德胜一字一句地往下念,孙景坤还是不承认。

  直到念到副连长支全胜的名字时,他突然说:“他才是真英雄,腿都打没了。”满眼泪水的孙景坤不让张德胜再念下去,叮嘱他把书收起来,再不给别人看。他说:“最大的功臣是那些留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

  纪念上甘岭战役60周年时,相关部门邀请孙景坤去北京参加活动,需要穿军装拍照,他才从箱子底下找出军功章挂在胸前。2016年,得知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征集历史文物资料时,孙景坤毅然把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立功证书捐献出来。对于荣誉,他有自己的理解:“我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了,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不该被遗忘,也不能被遗忘……”

  有人不解,孙景坤立下那么大的功劳,怎么不见他提什么要求?“你参加革命就带回一些奖章和一身伤疤,什么好处都没有,太吃亏了。”孙景坤却说:“上阵杀敌不是向党伸手要待遇的本钱,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祖国和人民了。”

  当得知自己会被授予党内的最高荣誉“七一勋章”,孙景坤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战友。他对身边的家人说:“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这份光荣不仅属于我,也属于为祖国献出鲜血和生命的战友。”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央广网、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光明网-光明日报、新京报(www.bjnews.com.cn )、辽宁日报等媒体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