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2021年文化年终策划之考古发现

2021年,我国考古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考古中国”项目公布了15项重要考古发现成果;陕西江村大墓被确认为汉文帝霸陵;三星堆遗址再度“上新”;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在唐代女性化妆品遗存中首现植物精油;湖南鸡叫城遗址揭露史前完整木构建筑基础……

  2021年,我国考古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考古中国”项目,聚焦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汉唐时期和长城考古,相继公布了15项重要考古发现成果。三星堆遗址再度“上新”,发现了体型巨大的青铜神坛、神兽、完整的金面具、刻有神树纹的玉琮以及神似西餐刀的玉刀等文物。陕西江村大墓被确认为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纠正了近千年的错误认识。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考古,唐代女性化妆品遗存中首现植物精油、酒类遗存填补了先秦果酒研究空白、出土的周代虢国重器铭文内容丰富清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收录长篇战国竹书《五纪》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篇幅巨大,可称出土简牍之最。此外,北京市考古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陕西发现最为完整的北周豆卢恩家族墓园、湖南鸡叫城遗址揭露史前完整木构建筑基础、河南荥阳官庄遗址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铸币作坊、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中国的最早木炭窑……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博大精深。

“考古中国”项目重要成果

  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

三星堆遗址3

出土的完整金面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举行,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包括黄金面具、青铜人像、青铜尊、玉琮、玉璧、金箔、象牙等,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进入策划】  

  3项长城考古重要发现

“考古中国”项目:清平堡遗址出土的造像等文物

拼图:清平堡遗址出土的造像等文物

  6月8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北京市怀柔区箭扣长城、陕西省靖边县清平堡、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沙梁子古城遗址等3项长城考古的重要发现。这些发现生动展现了长城作为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建筑遗产价值,以及长城沿线地区文化、民族的频繁交流与融合。>>>进入策划

  3项旧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

190674_700x700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发现的部分石器。新华社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9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旧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通报了山东沂水跋山遗址、河南鲁山仙人洞遗址、四川稻城皮洛遗址等3项重要考古发现成果,涵盖了南北方、东西部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考古研究内容。>>>进入策划】  

  5项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

232126

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出土文物。国家文物局供图(来源:中新网)

  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此次会议聚焦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通报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张家川圪垯川遗址、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进入策划

  3项汉唐时期重要考古发现

235610

洛阳城正平坊遗址发现的瓦当。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来源:大河报)

  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线上会议,聚焦汉唐时期重要考古发现,即甘肃、河南、陕西三个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会上公布了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另外两个项目分别是,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以及在甘肃武威发现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的最新研究成果。>>>进入策划

三星堆遗址再度上新

三星堆遗址2

部分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拼图

  9月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广汉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最新成果。截至目前,三星堆新祭祀区已提取文物超5000件,在基本清理结束的3、4号祭祀坑以及揭露出文物层的7、8号祭祀坑,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体型巨大的青铜神坛、神兽、完整的金面具、刻有神树纹的玉琮以及神似西餐刀的玉刀等文物。

  经过碳十四年代研究,4号祭祀坑的埋藏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距今3148年至2966年的时间范围之内,属商代晚期。4号祭祀坑年代与2号祭祀坑非常接近,同样为晚商时期(约当殷墟二期)。>>>进入策划】 

汉文帝霸陵地点确认 纠正近千年谬误

235559

拼图:部分江村大墓出土文物

  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通报3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江村大墓的考古发现意义重大——确定西汉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就在此处,纠正了元代以来“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的传统认识。已发掘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

  根据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成果来看,陕西江村大墓及其周边的遗迹,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陵区,与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等西汉帝陵形制要素相近,平面布局相似,整体规模相当,并有显而易见的发展演变轨迹。结合文献记载,认为江村大墓应为汉文帝霸陵。>>>进入策划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最新研究成果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最新研究成果

拼图:唐代女性化妆品遗存中首现植物精油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发海内外关注。3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距今2700多年的女性化妆品盒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在化妆品盒内检出美白类的化妆品残留物。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中原地区最早的女性化妆品之一,当中分析检测到的植物精油成分,更是在中国古代化妆品中首次发现。

59812_700x700

垣曲北白鹅墓地铜壶及液体残留物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3月1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对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果酒遗存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在出土的铜壶内发现乙醇、有机酸等化学物质,证实其确为古代酒类遗存,首次从实物角度填补先秦果酒研究空白。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最新研究成果1

拼图:部分出土文物

  3月23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首次发布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器上的全铭文,共199个字。根据文献记载,并结合铜甗铭文虢季嫁女于燕的内容,初步推测北白鹅遗址可能系召公一族随平王东迁后在成周王畿之内的采邑。>>>进入策划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成果

236626_700x70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清华大学供图(来源:中新网)

  12月16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成果发布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召开。据介绍,《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收录长篇战国竹书《五纪》。该篇凡130简,全篇内容基本完整,总字数近4500字,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篇幅巨大,可称出土简牍之最。《五纪》借托后帝之口,以五纪(日、月、星、辰、岁)、五算为中心,确立了天地万物的常规、法度。《五纪》将星辰历象与礼、义、爱、仁、忠五种德行,天神地祇所司所掌一一相配,而更大篇幅则集中于与之对应的人事行用,涉及树设邦国、礼仪祭祀、人伦德行、土工百物、兵戎战事、生育繁衍、人体疾祟等各个方面。全篇构建了宏大而复杂的天人体系,可说是先秦时期对天人关系认识的综合与总结。

  《五纪》篇涉及《尔雅》所载斗建十二月名、二十八宿,也涉及黄帝战蚩尤等神话内容。该篇始论历数,终归人事,规模宏大,结构严整,层次丰富,意蕴浩繁,对于古代天文历数、国家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发现的一篇关于先秦思想文化史的重要文献。《五纪》篇的刊布,将为先秦史学界提供一篇重要的思想文献,也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古代天人观念提供宝贵的典籍资料。>>>详文

北京2021年度重要考古成果

北京考古新成果

镇水兽全貌。北京市文物局供图(来源:中新网)

  9月24日上午,2021首届北京公众考古季在北京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北京市文物局现场发布了路县故城遗址、正阳桥遗址、万寿寺东路遗址等六处北京市2021年度重要考古成果。其中,正阳桥是中轴线的重要节点,路县故城、万寿寺、固伦和敬公主园寝均位于大运河文化带,金中都地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白各庄墓葬群位于长城文化带,这些发现进一步彰显了考古工作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重要性,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具体体现,也是展示、实证中华文明史、北京地方史的重要内容。>>>详文

200746_700x700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发现的运河故道遗址。北京市文物局供图(来源:中新网)

  10月9日,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开幕式上,北京市文物局介绍了多处大运河文化带上的考古成果。近年来,北京市文物局先后在白浮泉、万寿寺、玉河通惠河、西板桥、清固伦和敬公主园寝、路县故城、大运河故道、小圣庙、善人桥等文化遗产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发现的运河故道遗址总长约3000米,宽160至320米。据推测,该段遗迹应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以前的大运河故道,是元、明、清三朝大运河漕运兴衰的明证。>>>详文

北京琉璃河遗址考古 

琉璃河遗址考古1

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夯土建筑基址。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4月1日,北京市文物局公布,北京“城之源”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在城内发现结构清晰、内涵丰富、成规模的夯土建筑基址。考古专家表示,此次新发现的夯土建筑基址等级较高,符合西周早期诸侯国的等级地位,为研究早期国家治理水平和等级制度提供了新材料。>>>详文

琉璃河遗址 与40多年前出土圉簋纹饰相同的铜簋

与40多年前出土圉簋纹饰相同的铜簋。(来源:北京晚报)

  12月7日,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琉璃河遗址考古重要成果。M1901号墓葬新出土的铜簋与40多年前出土的圉簋纹饰相同,器盖内铭文为“白(伯)鱼作宝尊彝”,器内底铭文则有“王赐圉贝,用作宝尊彝”字样,对研究墓葬随葬器用制度具有重要意义。M1903出土的多件漆器则弥补了20世纪现场文物保护技术有限的遗憾,对于墓葬随葬器用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新发现的M1902号墓发现了目前北京所知年代最早的墓葬头箱盖板,这在北方地区较为少见。箱内有铜提梁卣、铜尊、铜爵、铜鼎、铜剑、漆器、陶器等,组合丰富。>>>详文】  

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亮相

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中出土的两件铜盉

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中出土的两件铜盉。(来源:中新网)

  12月25日下午,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考古发掘成果专家论证会在江西樟树举行。经专家论证,国字山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东周时期墓葬,出土了2600余件(套)器物。墓主有着很高的身份地位,推测是越国王室贵族。国字山墓葬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彭泽村洪光塘西南,筑卫城城址西侧约300米处的小山顶部。筑卫城是清江盆地东周时期的中心性城址,城址周边发现大量同时期的城址、遗址、墓葬等,构成了以筑卫城为核心的聚落群。

  据介绍,墓葬虽经早期盗扰,破坏严重,在各分室内仍出土有2600余件(套)器物。墓内出土器物的种类以漆木器为大宗,此外还有金属器、陶瓷器和玉石器等。从器类看,囊括了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日常用具等多种品类。礼器有铜鼎、盉、盘、匜等;乐器包括钟、鼓、琴、瑟、筝,以及编钟架、底座等,其中筝保存很好,总长度达到2.3米,是先秦时期发现的最长的一件筝。>>>详文

陕西发现最为完整北周家族墓园

豆卢恩碑首出土现场

豆卢恩碑首出土现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陕西文物部门考古人员发现豆卢恩家族墓园,为首次发现最为完整的北周家族墓园。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现一处北朝家族墓园。在发掘过程中,编号M3的墓道出土一块残缺的神道碑首,依据碑首提供的文字线索,认定该墓葬应系北周时期著名历史人物豆卢恩之墓。豆卢氏作为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鲜卑望族,多与皇室通婚,政治影响可见一斑。>>>详文

鸡叫城揭露史前完整木构建筑基础

鸡叫城遗址

一处大型木构建筑完整的木构基础得以整体揭露。(来源:中新网)

  湖南鸡叫城遗址10月9日举行考古发掘专家现场会。现场揭露了一批屈家岭文化时期的木构建筑,其中包括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大型木构建筑完整的木构基础。此次发掘的上述大型木构建筑,在诸木结构建筑中年代最晚,距今约4800年至4700年,为屈家岭文化二期早段(或中期晚段);由主体建筑和外围廊道组成。发掘区内已揭露出的主体部分面积242平方米,加上廊道总面积354平方米。另据发掘区东部探沟探知,建筑继续向发掘区以东延伸,主体部分面积超过330平方米,加上南廊的总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详文

山西发现最大规模明中晚期藩王墓

明代藩王墓考古

山西发现最大规模明中晚期藩王墓。(来源:人民网)

山西发现最大规模明中晚期藩王墓

M3后室发现的金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来源:中新网)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5月13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太原东山发现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晋端王墓。该墓平面为“工”字形,南北长24米、东西宽8米,规模居明代中后期藩王墓之首。本次发掘的端王及王妃、继妃、夫人墓葬(1、2、3号墓)位于陵园中部,3座墓葬虽被盗扰,但出土随葬品种类依然多样。>>>详文

陕西洪渎原考古发掘古墓葬3648座

陕西洪渎原考古

洪渎原墓葬上召窑墓地战国秦墓。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考古人员在该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和北杜街道发掘了战国、两汉、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明、清古墓葬3648座,墓葬时代延续长达2200余年。此次发掘地点位于汉、唐长安城北的洪渎原墓地,是这个时期除陪葬帝陵外等级最高的墓地,埋葬的墓主多数系皇亲国戚、高官显贵,并见诸史籍;已发掘的中大型墓葬占比大,纪年墓葬数量多,出土文物丰富。>>>详文

河南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铸币作坊

河南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铸币作坊

河南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铸币作坊。(来源:中新网)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1

官庄遗址出土的标号SP-1号空首布币成品。官庄遗址考古队供(来源:新华网)

  经过碳十四测年确认,河南荥阳官庄遗址的铸铜生产活动大致始于公元前814-750年间,在此后约150年内,青铜铸造作坊主要集中生产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等产品。铸币生产活动发生在公元前640-550年之间,作坊在继续进行青铜礼器、兵器等产品的生产同时,开始出现了制式化金属货币的铸造活动。这一数据首次提供了有关中国早期铸币遗址的绝对年代信息,也使官庄遗址成为世界范围内已知最古老的铸币作坊。>>>详文

山西发现中国最早木炭窑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考古人员在做木炭窑实验。(来源:中新网)

  填补中国冶金考古空白的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有了新发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8月19日对外表示,考古人员在遗址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发现的一处特殊遗迹为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木炭窑,其为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木炭窑。该遗迹的发现为研究早期生产、利用木炭及早期木炭质量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同时为复原冶铜生产工作链、厘清冶铜作坊布局增加了新材料,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详文

山东发现距今9.9万年象牙铲

中国迄今最早磨制骨器

沂水跋山遗址出土的象牙铲。(来源:大众日报)

  “今年5月份,我们在沂水跋山一旧石器遗址内发掘出距今9.9万年的象牙铲,经初步观察,这很可能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磨制骨器。目前室内的观测和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还需要经过科学方法的确认。”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李罡11月24日表示,典型骨器在中国发现的数量较少,此前发现最早的磨制骨器,距今约3.5万年。就目前掌握材料,以象牙为原料制作实用工具,且时代达到10万年前后,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详文

  (资料综合新华社、中新网、人民网、人民日报、央视网等媒体报道)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