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多地常态化核酸检测,怎样保障有序进行?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大陆新闻 > 时事要闻      2022-06-09 08:32:46

多地常态化核酸检测,怎样保障有序进行?

近期,多地陆续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各地怎样保障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序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效果如何?“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追踪。

多省份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部分地区收费

从今年4月份开始,深圳、武汉、杭州等地陆续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负责人表示,常态化核酸检测是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需求决定的,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6月初,北京、上海、湖北、河南、山西等多个省、直辖市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检测频率在2至10天不等。全国已有至少10个人口达到千万级的超大城市实现了核酸检测常态化布局。

尽早发现疫情,是各地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目标。比如,安徽芜湖相关通告中表示,为进一步强化新冠疫情“早发现”机制,做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山西晋城发布通告称,为进一步强化新冠疫情“四早”机制,开展常态化免费核酸检测工作。

在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地方,大多实行免费政策,由财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表示,由政府兜底开展全民免费的常态化核酸检测,一、二线城市或能承担起高额成本,但中小城市面临较大财政压力。

5月23日,甘肃省陇西县发布公告称,“倡导全社会所有人群每周一次核酸检测,费用自理,对未按期进行核酸检测的,将进行赋码提醒”。

5月27日,四川省阆中市宣布,自5月31日后,市民需自觉自费进行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为每次3.5元。29日,阆中市将“自觉检测”调整为“自愿检测”。

5月31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透露,上海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的检测服务免费至6月30日。

根据国家医保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日前印发的通知,对于政府组织大规模筛查和常态化检测的情况,要求检测机构按照多人混检不高于每人份3.5元提供服务。

搭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 有些地方采样人员缺口大

在成都邛崃市五彩广场的一角,一个可移动的“小房子”十分显眼——这间移动便民核酸采样工作站,可同时容纳两名医护人员进行采样工作,全程与受检者无接触。工作站外,不时有群众前来核酸检测,整个流程仅需两三分钟。

便捷的采样点布局是做好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重要基础之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多次提到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建设。

眼下,由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和流动采样点等共同编织的便民“采样圈”正在许多城市逐步成型,采和检的能力也逐渐与之匹配。

杭州市副市长陈瑾说,按照步行15分钟内到达、排队等候不超过30分钟的标准,杭州利用党群服务中心、药店、健康驿站、移动采样小屋等形式,在全市设置了1万多个采样点。

对不少城市来说,常态化核酸检测是一项新开展的工作,其带来的压力是客观的,从多地核酸采样人员的缺口可见一斑。河南计划年内培训5万名核酸检测相关人员;海口面向社会招募核酸采样员;唐山市曹妃甸区紧急招募核酸采样检测志愿者……

“全市现在共有6.2万人采样力量,每天配置采样人员数量在1.2万人以上。”陈瑾说,除利用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外,杭州还发动民营医疗机构和药店力量,以及厂医、校医、离退休医务志愿者,充实到采样队伍。

为建好15分钟核酸“采样圈”,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各式各样的智能化核酸采样工作站快速上线;多个导航软件加载便民核酸采样点导航功能;多地推出核酸点实时排队、运行状态等查询小程序。

在检测环节,经过2年多建设,我国的核酸检测能力不断提升,可有效完成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截至5月底,我国核酸检测总能力已达到近9000万管/天。

与此同时,送检不及时、报告不准确、实验室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也有发生。为规范核酸检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发出通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对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管理,样本采集、保存和转运管理,应急状态下核酸检测机构监管,核酸检测机构退出机制落实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目前,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开展主要依靠第三方检测机构。”华南地区一医学检验企业负责人表示,从长远看,随着核酸检测价格逐步下调,行业内规模小、技术单一的小型第三方医检机构会逐渐被淘汰,专业化、规模化的大型第三方检测机构更符合社会需求。

常态化检测发现感染者 一些低风险地区调整检测频次

记者从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了解到,今年清明节假期之后,考虑到人口流动较大,武汉市遵循“愿检尽检”的原则,在全市内主动开展一轮扩面核酸检测,一天的时间内有1070万居民自愿参与。

正是在这一次核酸检测中,武汉筛查出了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通过局部快速封控和多轮扩面核酸检测,武汉市于4月19日实现了阳性人员零新增,较快地实现了社会面清零。

通过常态化核酸检测,杭州市西湖区于5月1日发现1例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并迅速处置;桐庐县于5月6日发现1例。由于发现及时,处置得当,疫情未传播扩散,降低了对整个社会面的影响。

沈阳4月20日通报新增感染者情况时,也提到在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中发现1例阳性感染者。

“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成本是不低的,但与定点式、高强度的封控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成本相比,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成本要小得多。”陈瑾说。

记者观察到,近期,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有些低风险地区降低了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频次。杭州、苏州、武汉、深圳等地从最初的48小时延长至72小时;江西抚州将普通人群3天1检改为7天1检;江西新余将此前的普通人群3天1检调整为10天1检……

努力以最小代价实现最佳防控效果,科学精准开展防疫工作,是各方的共同期盼。专家表示,根本还在于提升城市疫情应对防控的能力,增强城市“免疫力”,持续推动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优化医疗软硬件资源配置,提升医疗资源冗余度等。

(记者廖君、侯文坤、熊琦、黄筱、董小红)

新华社武汉6月8日电

文章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侯哲
热门评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