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忠魂,化作春雨滋养心田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3-04-03 21:09:45

忠魂,化作春雨滋养心田

■李  淼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  歆

武警陕西总队汉中支队官兵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镇巴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塔下重温入党誓词。曹泽铖 摄

3月28日,晨曦微露,武警陕西总队汉中支队官兵整齐列队,等待出发。登车前,他们相互整理着装,以最严整的军容去“看望”7位前辈。

目的地,是100多公里外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镇巴烈士陵园。行车途中,该支队宣传保卫股股长楚思安接到老兵丁福民的电话,确认官兵们的到达时间。

丁福民是官兵们前去祭扫的7位先烈的生前战友,家住在距离烈士陵园不远的地方。

下了车,官兵们沿着安垭梁蜿蜒的山路,走向川陕革命根据地镇巴烈士陵园。山坡上,一簇簇新绿生机盎然。行至山坡深处,春色化作一片静穆。

走进烈士陵园,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巍然耸立。15米高的塔身上镌刻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纪念塔底座四周,镶嵌着白色大理石浮雕,记录着长眠在这里的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故事。其中一幅浮雕,展现的是1987年该支队镇巴中队7名官兵在驻地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的事迹。

沿着纪念塔东侧的石阶往上走,镇巴中队“七烈士”的墓碑映入眼帘。黑色的墓碑上,镌刻着烈士的生卒年份,短短几十个字,描述了他们短暂又壮烈的一生。

老兵丁福民,已在此静候。他和官兵们一起,面向墓碑肃立默哀,向每一位烈士敬献鲜花。

1990年退役后,丁福民在镇巴县找了一份工作,在这里娶妻生子安家。30多年间,他一直守着7位老战友:寒冬腊月,他带着烟酒和水果到战友墓前,陪他们一起过年;清明时节,他前来祭扫,点燃一根根香烟,跟他们讲讲现在的生活,聊聊曾经的军旅时光……

“英雄长眠,英雄的事迹不能被遗忘。”每逢支队有新兵下队,丁福民常会受邀去讲述“七烈士”的英勇事迹——

1987年8月26日,特大暴雨突袭镇巴县,泾洋河水猛涨。暴雨中,时任镇巴中队代理副中队长的刘忠义到河边察看雨情,看到两名群众站在一辆被洪水围困的四轮翻斗车上,正拼命向他招手呼救。

刘忠义连忙跑回中队,“有人被洪水困住了,快跟我来!”战士们纷纷请战,连顺海、吴林、康旭林、王福建、丁福民、柴万祥、夏金玉、赵峰8名身体素质较好的战士前往参加救援。

他们手挽手从河岸蹚进齐腰深的激流,奋力向被困群众靠拢,洪水渐渐没过他们的胸部。突然,一股洪流铺天盖地咆哮而来,9名官兵瞬间不见踪影。

最终,柴万祥、丁福民在距离出事地点约500米处被救脱险,另外7名官兵被洪水无情吞没。

“吴林19岁,连顺海19岁,王福建22岁……年纪最大的刘忠义当时只有25岁,年纪最小的是和我一起入伍的赵峰,牺牲时只有18岁……”每次讲起战友们牺牲的场景,讲起他们的往事,丁福民的泪水就止不住——

“刘忠义照顾的孤寡老人,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

“吴林尽管年纪小,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

“王福建是中队的训练尖子,对待战士体贴入微,多次被评为好班长。”

“赵峰年纪最小,训练中却不甘示弱,每次跑5公里都要给腿上绑沙袋。”

……

英雄已逝,却从未走远。“军人,时代的军人,你的任务是付出而不是索取……”中队荣誉室的展柜里,珍藏着赵峰写下的日记,一幅幅定格他们朝气蓬勃面孔的留影挂在荣誉墙上……“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热爱人民、勇于献身”的“七烈士”精神,滋润着一代代官兵的心田,激励着他们勇毅前行。

近年来,该支队官兵传承英烈精神、苦练打赢本领,出色完成执勤处突、抢险救援、专项安保等多项任务,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各类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

他们中,有一个特殊的身影。该支队勤务保障大队副大队长刘蕾,是刘忠义的女儿。父亲牺牲时,刘蕾刚刚出生7个月。追随父亲的足迹,2004年刘蕾考入军校,毕业后来到父亲生前部队,先后参与反恐演训、抢险救援等通信保障任务千余次。

“爸爸,穿上这身军装,我感到你一直陪在我身边。我会在你战斗过的地方,继续勇敢地战斗下去……”跪在父亲刘忠义的墓碑前,刘蕾哽咽着轻轻擦拭墓碑。

踏上归途,车窗外远山巍峨,泾洋河潺潺流淌。英雄已逝,忠魂化作春雨,滋润着播撒在官兵心田的种子,生根发芽,悄然生长。


作者:李淼 张歆
文章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