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 家国情浓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3-06-21 15:28:45

  粽叶飘香 家国情浓

  ■张 迪  黄华宇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轻快的歌声中,端午节又要来了。

  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端五、午日等,至今已经有2000余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最有底蕴的节日之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尽管有关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很多,如纪念伍子胥、介子推等,但经过历代选择,屈原越来越突出出来。如今,端午节的主要民俗活动,如划龙舟、包粽子等,也都与纪念屈原相关。

  究其原因,细细想来不难理解。人们纪念屈原,不仅因为他是古代的著名诗人,更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用炽烈的热情、飞扬的文字表达了自己追求崇高理想的决心意志、国家至上的深切情感,用决绝的行动、最后的呐喊捍卫了灵魂的纯粹、人格的高洁。

  屈原一生志存高远,心系国家,襄理朝政,竭力勤勉,“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他身为宗室重臣,却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对百姓充满深深的同情和哀怜,“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倡导革故鼎新、选贤任能等改革思想,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为了坚持真理,哪怕是在遭贬放逐的路上,仍坚贞不改、矢志不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勉。他毫不掩饰地袒露着自己“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的高洁,始终昂扬着“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刚健豪情。

  这品质,穿越历史、为人传颂,这精神,跨过山海,激荡人心。汨罗江边凭吊先贤,司马迁高声诵读屈原诗词,“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毛泽东也曾多次称赞《离骚》“有一读的价值”。1958年成都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倡干部要讲真话时,说屈原是敢讲真话的人,敢为原则而斗争。1961年秋,毛泽东专门写了一首《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以“万里涛”言屈原精神之勇猛,歌颂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惊世之举,形象地刻画出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更显示了其文作匕首、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

  如今,每到端午前后,有的地方便围绕对屈原的纪念,举办读诗诵诗赛诗等活动,以诗润心咏志,也有民间机构通过国际合作,推动端午“走出去”。人们借端午节之机追思爱国的民族先贤,传承永恒的家国情怀,展现民族的文化自信,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或许,这就是我们过好传统节日的意义所在。

  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始终是我们坚定前行的精神动力,是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支撑。当前,社会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价值观念多元多样,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但民族文化的根和魂不能丢。正如习主席所言,“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强军事业是壮阔伟业,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锻造“四铁”过硬部队、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需要靠传统文化来启智润心、塑造品格。过好传统节日,有助于让官兵在文化的浸润中,由感性升华到理性,从外在渗透到内在,从而在灵魂深处铸牢军魂、淬炼血性,激扬爱国心、笃定报国志,为强军事业注入更多精神动力。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