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跨界,方能跨越
■李栋杰
打破专业、身份等界限,各部队演兵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界者”:炊事班长变身侦察兵,引导远程火力成功实施打击;导弹射手成为装备修理技师,让原本趴窝的战车“满血复活”;通信尖兵担任坦克炮长,带领班组精准命中目标……官兵们深有体会地说,平时多练一手,战时胜算就多一分。
敢于跨界,方能跨越。近年来,跨界成为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一些传统老字号和互联网新秀不约而同地选择跨界经营,成为企业转型、突破瓶颈的重要渠道。士兵作为未来战争的主体,也需要通过专业跨界实现能力跨越。打赢现代战争呼唤一专多能、一岗多通、一才多用型人才。如果说过去一名优秀士兵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现在则需要“多样通”“多招硬”。如今,一兵多用、一专多能,已是世界一流军队的普遍特征。特别是在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作战力量构成多样,作战样式灵活多变,作战空间更加广阔,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一线官兵必须适应战位需要,掌握多种技能。
没有专业跨界,就不可能有专业跨能。跨界,已成为提升官兵素质、锤炼一专多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我军体制编制调整后,许多岗位从一岗一责到一岗多责,遂行任务从相对单一到多元多样,这要求官兵必须打破专业界限,实现能力换挡、素质升级和知识重构。如果死守过去“车是车、炮是炮”的专业和岗位界限,平时“自扫门前雪”,一旦到了生死对决、瞬息万变的战场,需要补位时难免会手忙脚乱、左支右绌。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然而,个别士兵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愿涉足新专业、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能;有的缺乏岗位再适应、技能再学习的能力,迟迟找不到跨界的感觉、打不开工作局面。长期下去,他们的能力素质只能在原地打转,实现战斗力升级、制胜未来战场更是无从谈起。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各级要充分认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着眼未来战场需要和部队建设大局,采取送学培训、换岗锻炼、交叉任职等方法,先组织练好一人一岗的“看家本领”、单个专业的“拿手好戏”,再循序渐进地开展一专多能训练,发挥每个岗位的最大效能,夯实部队建设和战斗力基础。每名士兵应自觉把岗位当战位,跳出“舒适区”,攻坚“深水区”,熟练掌握多种装备操作技能,经受多个专业锤炼摔打,一步一个脚印提升胜任多领域、多专业、多岗位的能力素质,争做专业跨界的先行者、实干家。
(作者单位:武警河南总队)
作者:李栋杰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