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战火中的青春》:珍贵记忆见证宏阔历史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3-11-13 14:12:39

  珍贵记忆见证宏阔历史

  ■高满航

  由祁向东主编的《战火中的青春》(三晋出版社),以采访笔录的方式,生动再现了20位老党员、老红军、老战士的成长经历、战斗岁月和人生轨迹。这些老人最年轻的85岁,最年长者已有103岁,他们出生于生灵涂炭的旧中国,却不屈服于命运,为了信仰决然奔赴战场,成为血色年代令人敬佩的革命者。

  我们知道的张思德,是在延安烧炭时因窑洞坍塌而牺牲的张思德,是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提到的张思德。而通过老红军杨焕炳的回忆,我们从延安的时光回溯中遇见了长征路上更为年轻的张思德。

  行军途中,有位战友陷进了沼泽地,眼看越陷越深,张思德对班长急切大喊:“我躺在草地上,你踩着我的肚子,然后再去拉他。我躺下面积大,不会陷下去。”见班长迟疑,张思德急得吼起来:“你快些,不能犹豫,再磨蹭,战友就要牺牲了。”紧要关头,班长不得已踩着张思德的肚子,救出了马上要被沼泽吞没的战友。

  过草地时,由于没有干粮,战士们只能挖野菜充饥,但又不知道哪些有毒,不敢贸然尝试。又是张思德站出来说:“试一试,先从我开始。”于是,但凡挖到野菜,张思德都是第一个试吃。他吃下去没事后战友们才吃。

  他就是用这种不怕死的精神一次次冲在前头,义无反顾。

  我们不曾熟知的关于张思德的这些故事,被牢记在杨焕炳老人的心中,隐藏在历史的深处。通过杨焕炳老人的回忆,我们幸运地打捞起那段久远的往事。读过之后,觉得理所当然,那就是张思德的故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是毛泽东同志写文章追忆悼念的张思德。

  在老红军刘江的回忆里,我们从一个独特视角再次体会到抗日战争的残酷。

  那时候的刘江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他能文能武,一手紧握笔杆子,一手攥紧枪杆子,经常一边采访写作,一边随时准备投入与来犯日军的战斗。

  1942年5月,日军在太行山区发起“大扫荡”。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在指挥部队转移时不幸中弹牺牲,同时罹难的还有新华日报(华北版)总编辑兼社长何云。刘伯承元帅为此痛惜“我们连折文武两员大将”。在那次战斗中,仅新华日报社就有57名编辑和记者血洒疆场。幸存下来的刘江化悲痛为力量,把笔杆子握得更紧了,克服重重困难,快速在战地恢复了出报;同时把枪杆子也握得更紧,和战友们多次打退敌人的大扫荡。

  书中还有康宏安老人对刘胡兰烈士的相关记忆。

  1947年初,盘踞山西的阎锡山军队在文水云周西村大开杀戒。他们用木棍将石三槐等6名革命同志打昏过去后,再用铡刀残忍杀害。年仅15岁的中共候补党员刘胡兰也在铡刀下英勇就义。康宏安所在部队奉命与阎锡山军队战斗。战前,他们到云周西村缅怀就义的烈士。

  他们听老乡讲述了烈士威武不屈的动人事迹和敌人惨绝人寰的行径后义愤填膺,歼敌心切,一路都是急行军。康宏安说:“跑慢了就会打瞌睡。”战斗打响后,虽然听得到子弹“嗖嗖嗖”从耳边飞过,但康宏安和战友们毫不畏惧,历经半小时全歼敌人,取得了战斗胜利。

  书中,张兴旺老人的一段记忆则与大作家巴金有关。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铁原阻击战中,张兴旺所属的炮兵部队展开对敌人的阻击战斗。战斗间隙,张兴旺看到前线来了个文质彬彬的人,他也不怕美军的飞机和大炮,就在阵地上和战士们交谈。张兴旺从团长口中知道,那是个作家,叫巴金。直到12年后,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风靡全国,张兴旺才知道那是根据他们部队和65军在朝鲜的真实战斗事迹创作的。

  ……

  随着《战火中的青春》,我走近这些老人,聆听他们的记忆,阅读他们的往事。他们于我是陌生的,我们不曾有交集,但此刻,因为熟知了他们的事迹,我们又无比亲切。他们是伟大的,参与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他们与同时代的热血青年一起抵御外侮、复兴中华,砸烂了旧世界、创造了新世界,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属于他们那代人的责任。读他们,连接起了我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点状记忆;读懂他们,让我们更自信地看到中华崛起势不可挡的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