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诗篇辉映壮丽征程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3-11-27 10:40:39

壮美诗篇辉映壮丽征程

■陆振兴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写下了大量礼赞人民军队的诗篇,抒发他对人民军队的深情厚爱,也寄予了他的殷切希望。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这句话,深刻阐述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反映了人民军队在毛泽东心中的崇高地位。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命到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9月初,他将参加起义的各路武装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革命就有了燎原之火,中国人民就有了获得自由解放的希望。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挥笔写下《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人民军队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的腥风血雨中诞生的,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围剿”和压迫下从事革命斗争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英勇奋战,一往无前,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1928年8月,湘赣两省敌军各一部乘红军主力未归之际,分两路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红军不足一营,凭借黄洋界天险,奋勇抵抗,激战一天,击退敌军,胜利地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写下《西江月·井冈山》,赞扬红军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和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南转战。此后,经过艰苦奋战,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斗争历经千难万险。1929年12月,蒋介石调集反革命武装,对闽西革命根据地发动“三省会剿”。隆冬时节,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顶风冒雪、翻山越岭,阻击来犯之敌,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三省会剿”。1930年农历正月初一,毛泽东激情澎湃,将红军从闽西转战赣南的战况,连同他对敌人的藐视和对红军革命精神的赞美,吟咏成《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天上有敌机狂轰滥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还有荒无人烟的草地、耸入云天的雪山,红军将士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领导下,红军踏过千山万水,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了长征。毛泽东心情豁然开朗,在《七律·长征》中豪迈地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人民军队坚守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千锤百炼,走出了一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之路。在领导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征途上,毛泽东挥动如椽大笔,热情颂扬人民军队的成长进步和取得的辉煌胜利。

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反革命“围剿”。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年轻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略战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12月30日,红军全歼进入龙冈包围圈的敌军第18师主力,活捉师长张辉瓒。随后红军乘胜追击,于1931年1月3日,在东韶歼灭敌军另一主力第50师谭道源师一半兵力。两仗共歼敌15000余人,其他各路国民党军纷纷撤退。这是红军史上第一次大胜利。对红军的英勇善战,毛泽东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写道:“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联合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伟大的渡江战役全面展开。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扫清残敌,于4月23日解放南京。胜利捷报传到北京,毛泽东百感交集,心潮难平,挥笔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礼赞了人民军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宣告了中国人民革命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南京路上好八连”就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连队的官兵,始终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勤俭节约,克己奉公,助人为乐,热爱人民。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授予其“南京路上好八连”光荣称号。1963年8月1日,带着对人民军队的深情厚爱,毛泽东写下《杂言诗·八连颂》:“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

毛泽东同志创作的这些诗篇,是他留给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强军兴军的征途上,担当起新的时代使命,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作者:陆振兴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