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庄镇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头碗饺子敬先烈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3-12-05 10:55:29

  发轫于抗战时期的年俗,见证鲁南小村庄与某部“钢八连”延续70多年的鱼水深情——

  头碗饺子敬先烈

  姚欣彤 王亮亮    摄影 徐 浩  

图①: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一角。

图②:“钢八连”官兵代表向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敬礼。

  11月25日,陆军某部“钢八连”官兵代表一行5人,从太行山腹地来到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探寻连队前辈的红色足迹。

  这天清晨,村支书王济钦和村民们像迎接亲人一样,早早地在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门口等候。纪念馆义务讲解员王经臣像往常一样做好了准备。今年74岁的他,已经在这里义务讲解了10余年,“钢八连”的红色故事早已刻在他的心里。

  “是八连救的朱村!”走进纪念馆,墙上一列大字,让一行人心头一紧。站在展柜前,王经臣开始给大家讲解。凝视一件件弹痕斑斑的文物、一张张泛黄老照片,大家仿佛穿过战火硝烟,走进了抗战岁月。

  1944年1月24日,正值农历除夕,500余名日伪军向朱村扑来。八路军滨海军区四团三营八连官兵奉命阻击。经过6个多小时激烈战斗,击溃了来犯之敌,八连24名官兵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村民含泪把烈士葬在他们祖先的墓地——朱村老陵。同年1月30日,朱村妇救会赠送八连官兵一面绣有“钢铁英雄连”的锦旗。后来,连队被山东军区命名为“钢八连”。

  此后,每年清明节,村民都自发为“钢八连”烈士扫墓;每年大年初一,村民把“头碗饺子敬祖先”改为“头碗饺子敬先烈”。这个年俗,一直延续至今。

  “从抗日战争时期起,朱村一直是沂蒙地区的红色堡垒村。”王济钦接着介绍,为纪念“钢八连”英烈,新中国成立后,朱村先后建成朱村抗日烈士陵园、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朱村历史文化陈列馆和朱村村史档案馆等。

  重温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里的红色故事,“钢八连”一行人热血沸腾。

  在那场战斗中,连长鄢思甲身负重伤、血流不止仍坚持战斗。40年前,老连长生命走到终点,弥留之际,他留下遗言:“死后把骨灰安葬在朱村。”

  当年,“钢八连”通信员陈忠孝,跟随连长鄢思甲一起奋勇杀敌。5年前,老人病逝,临终前留下“我百年之后要葬在朱村,陪着我的老连长鄢思甲,继续守护朱村”的遗嘱。

  经历过那场战斗、如今已是102岁高龄的老兵温克弟,对很多事情的记忆已经模糊,但一提起朱村依然滔滔不绝。前不久,“钢八连”所在部队官兵去南京干休所看望温克弟,他当场安排后事:“我死后,也要葬在朱村,和老连长他们在一起。”

  巍巍蒙山高,清清沂水长。几经编制调整,一茬茬“钢八连”官兵始终把“信念如钢、意志如钢、素质如钢、作风如钢”的连魂高高举过头顶,传承红色基因,聚力备战打仗,在薪火相传中交出一份无愧于先辈的答卷。

  如今,该连虽与朱村相隔千里,但朱村始终是官兵心中的“家园”。近年来,该连所在部队采取“营乡党委共促、连村支部共建、军地党员结对”方式,和朱村积极开展共建交流活动,共同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军民“并蒂莲”,结出“同心果”。“钢八连”与朱村的这份情谊,不仅让“钢八连”精神代代相传,更把双拥优良传统赓续传承。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