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最困难条件下作战
■胡建新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年巴黎海军会议上,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提出将效仿法国海军的“重返(20世纪)80年代”计划,该计划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没有卫星通信或导航等条件下进行训练和作战。在当前世界各国大力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以及相关训练的背景下,这一举措无疑给人以警示和启迪。
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作战,具有传统战争条件不可比拟的优势。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一支军队的强弱,毫无疑义地应将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作为主要衡量标准之一。然而,物有所长必有所短,信息化智能化作战手段也有诸多劣势和缺陷。比如,信息化智能化指挥与作战设施一旦被破坏,就可能使整个作战系统在极短时间内陷入瘫痪。如果没有未雨绸缪的其他方法手段加以快速替代和无缝衔接,或将面临不知道如何把仗打下去的危局和困境,有可能在瞬间输掉整场战争。又如,对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的过度依赖,使人在战争中的主导作用被有意无意地弱化。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人对它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以致大大削弱了自主分析、自主决策、自主行动能力,一旦那些赖以依靠的条件消失,人就可能失去战场的主导地位而使战场情况失察、战争进程失控。再如,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自身结构及其便于沟通的固有特性,决定了它必然具有脆弱和易于被攻击的特点。正是基于这一特点,电子干扰、病毒侵袭、黑客攻击等网络破坏行动频频出现于战场,不仅使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通信指挥系统等面临巨大威胁,而且使机密泄露、情报失窃等危害作战行动的风险陡然上升。
我们常说,打仗必须有多手准备、做最坏打算。何谓多手准备、最坏打算?就是除了做好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的作战准备外,还要做好极端困难条件下的传统作战准备,如在信息化智能化系统被完全毁坏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有效运行的情况下,通过人工手段传递作战情报和命令,使用传统武器装备进行常规作战,依靠人的大脑、眼睛、耳朵等生理器官辨别敌情、分析战况、指挥作战等。为了打赢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无疑需要广泛而熟练地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进行练兵备战,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和抛弃对传统武器装备及其战术战法的运用和创新。这既是立足最困难最恶劣条件下作战的基本要求,也是充分发挥传统武器装备效用以丰富作战手段、弥补技术短板、提高获胜概率的有效办法。
海湾战争后,军事学术界对于现代战争的理解和强调大多集中在“远程精确打击”“发现即摧毁”“非对称”之类作战新特点上,近年来又聚焦在“太空战”“网络战”等战争新样式上,作为“战争之神”的传统炮兵的地位作用似乎被忽视而越来越式微了。然而,在最新的局部战争实践中,作战双方都把火炮作为主要打击手段,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看来,传统武器装备及其战术战法的功用是不容否定的,尤其是立足最困难最恶劣条件下作战,传统武器装备及其战术战法须臾不可或缺。否则,一旦遭遇信息网络被毁、卫星通信中断等突发情况,作战行动将难以为继,战争场面将不可收拾。
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因大量使用先进武器装备而使战场形态、作战样式和战术战法发生巨大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战争的一般规律永远不会被打破。有时候,最“原始落后”的反而是最安全可靠的。相比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人工作业手段虽然速度慢、费力气,但安全系数、可靠程度却很高。所以,平时训练时应该立足最困难最恶劣条件,做好多手、多种准备,切不可有了先进武器装备就抛弃了传统作战手段。未来战场波谲云诡、变化莫测,多一手总比少一手更强、制胜概率更大。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