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彝海“奠基石”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03-25 10:02:16

  彝海“奠基石”

  ■罗 艺

  我们沿着108国道进入彝海时,车子的挡风玻璃上还残存着冰凌,但到达彝海结盟纪念馆门前,却见到山坡上红梅盛开,顿时有种惊艳的感觉。

  山林中的高山海子,波光粼粼,美不胜收。彝海结盟纪念馆广场前方,高大旗杆上的五星红旗猎猎飘扬。台阶之上,“彝海结盟纪念碑”大型雕塑庄严肃穆。青灰色大理石碑座上方,红色花岗岩雕刻的人物群像,栩栩如生地诉说着当年“歃血结盟”的故事……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四川会理通安镇皎平渡,依靠7只木船渡过金沙江后,红军先遣队抵达冕宁县城,决定取道百里彝区小路,北上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

  5月22日清晨,红军先遣1团从大桥镇出发,向拖乌方向前进。工兵连在翻过俄瓦垭口时,遭到彝族武装围击,战士们的枪械、渡河工具甚至身上的衣物被一抢而光。

  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政委聂荣臻了解到前方、右方、后方都有彝族武装逼近,红军处于被包围的态势,当即决定,向彝民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工农红军的纪律及主张。同时派出会讲彝语、了解彝区风土人情的战士去往果基家支首领果基约旦(小叶丹)家,与其管家接洽,希望谈判。

  小叶丹与刘伯承见面后,刘伯承诚恳地告诉小叶丹,红军借道北上,是为受压迫的民众打天下。红军和彝族同胞是兄弟,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要团结起来打倒国民党,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见到红军将领把自己当兄弟、坦诚相见,小叶丹逐渐打消了顾虑,萌生了与刘伯承结拜为兄弟、保护红军从其地盘安全过彝区的想法。

  5月22日下午,按照彝族风俗,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小叶丹让人找来一只鸡,刘伯承让警卫员舀来彝海中的水,以水代酒,杀鸡取血滴入碗中,两人对天盟誓,喝下“血酒”,结为兄弟。事毕,刘伯承率部回到宿营地,小叶丹一同前往,红军先遣队摆酒设宴款待小叶丹一行,共祝结盟成功。

  饭后,刘伯承代表红军授予小叶丹“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并任命其为队长。5月23日,小叶丹派出向导护送红军北上。中央红军经过7天7夜急行军,顺利走出百里彝区,为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彝海结盟纪念碑右侧,立有“刘伯承同志与小叶丹结盟处”石碑。石碑前方有花式铸铁栏杆,围着3块品字形安放的石头。凹凸不平的石头,布满岁月风尘。当年,刘伯承就坐在北面稍高的石头上,与小叶丹相向而坐。祭司坐在两人中间,主持了结盟仪式。

  难能可贵的是,眼前的这3块石头,皆为原物原地保留。

  随后,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彝海结盟纪念馆”。两层小楼的纪念馆里,以墙报、图片、沙盘、实物、动画等,把红军过彝区的动人故事生动展示出来。展柜中一幅油印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吸引了我。红军总司令朱德在冕宁县向民众发布了这份布告,提出了“红军万里长征”。“长征”一词,从此蜚声中外。

  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镜框中那面绘有镰刀斧头和五星的旗帜,是“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复制件。日久年深,旗帜的色泽已经分辨不清,但丝毫不影响旗帜见证的感人故事。

  红军离开彝区后,国民党反动派追究小叶丹与刘伯承结盟的“罪责”。小叶丹宁愿倾家荡产甚至牺牲生命也不愿把旗帜交出。他嘱咐妻子:只有红军和共产党讲民族团结,把我们彝人当人看,这样有情有义的军队一定会回来的。万一我有什么意外,你一定要保护好旗帜,等红军回来时亲手交给刘大哥。

  遗憾的是,小叶丹没有等到红军归来。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在大桥场遇袭牺牲,年仅48岁。

  小叶丹去世后,小叶丹夫人牢记丈夫的嘱托,把旗帜藏到背篼的夹层里,又担心暴露,只得将旗帜缝进自己所穿的百褶裙夹层……1950年3月28日,冕宁和平解放。小叶丹夫人和小叶丹的弟弟,将珍藏多年的旗帜献给了国家。

  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中执行民族政策的典范,成为广为流传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山风轻拂,艳阳高照,纪念馆周围的红梅愈加红艳。我再次来到“三块石”前,静想风雨如晦的岁月,感念长征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那是我们如今幸福安宁生活的奠基石啊!

作者:罗 艺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