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龙与百合花”的回眸和对话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交流      2024-04-17 09:42:02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

“龙与百合花”的回眸和对话

本报记者  于  帆

▲ 铜镀金壳开光人物像怀表    故宫博物院供图

▲ 青釉香水瓶    故宫博物院供图

时值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日前,“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在故宫博物院开幕。此次展览地点设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这里曾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经筵大典的地方,足见此次展览的重要意义。芳菲四月,文华殿前的西府海棠正值花期,明媚的春色引领观众步入展览现场,深入了解这段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交流互鉴的佳话。

万里之遥,不以为远

展览中方策展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郭福祥介绍,此次展览是“一场迟来的中法文化交流盛宴”。2004年和2005年,法国凡尔赛宫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先后合作举办“康熙大帝展”和“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品特展”。2014年,适逢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凡尔赛宫博物馆举办了“凡尔赛宫里的中国:十八世纪的艺术与外交”展览。这些展览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也为双方更深入的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2019年,故宫博物院和法国凡尔赛宫博物馆决定在中国再次举办“凡尔赛宫里的中国”展览,但由于种种原因,展览推迟至今。

2023年4月,习近平主席和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宣布,2024年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将共同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成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之一。展览以中法两国外交、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展出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以及其他收藏机构的大约200件文物精品,涵盖瓷器、绘画、书籍等多种类型。

“中国和法国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虽远隔千山万水,在历史上却进行过持续不断理解对方的尝试和文化交流的实践。”郭福祥说,为了全方位展现17、18世纪中法两国之间,尤其是中法宫廷间交往交流的历史盛况,双方策展团队对展览主题和架构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使展览的关注视角大为扩展,也使参观者对于中法两国之间交往和交流的相互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文明之光,相互映照

“龙与百合花的相遇”这一展览单元,形象地呈现了中法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龙是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创造和精神标识,百合花是法国王室的标志,“龙与百合花的相遇”这一主题创意源于1688年——这一年,法王路易十四派遣的“国王数学家”白晋到达北京,得到康熙皇帝的接见,正式开启了中法间官方层面的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

作为此次展览的第一件展品,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写给中国康熙皇帝的亲笔信为观众讲述中法宫廷正式交往的开始。“中法之间的交往呈现出两国宫廷始终高度关注并积极推进、以科学和艺术交流为主旨的特点。”郭福祥介绍。

在此次琳琅满目的珍贵展品中,一只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7世纪法国制怀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注意。这块怀表表盘中心的金色百合花图案为法国王室标志,表壳中央开光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像,机芯内摆轮保护罩镂雕着一条中式五爪龙。经文物研究专家推测,这块表极有可能是路易十四送给康熙皇帝的礼物。如此明晰而又艺术地在同一件文物上呈现出礼物的收赠双方,且将龙这一中国特有的图像符号运用于设计之中,体现了路易十四想跟中国建立良好关系、进行深入交流的殷切心情,同时也体现出法国宫廷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

作为此次展览的共同策展人,凡尔赛宫文物部负责人玛丽-洛尔·德罗什布吕讷说:“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与中国有着如此特殊的关系。法中双方都希望加强交流、增进了解。”

架起东西方文明沟通之桥

通过展品可以了解到,清代宫廷收藏中,来自法国的物品种类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中法交往不断深入,不乏清代宫廷向法国定制物品的情形。清代宫廷内有诸多受到法国技艺影响或带有法国文化印记的器物,这也直接印证了中法两国文化在紫禁城内密切互动,并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力和新创意。

不仅如此,随着大量中国物品输送到欧洲市场,诸多法国王室成员和政要成为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家。同时,法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物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装饰和改造,以适应自身的审美需求。中国文化深刻影响着法国的艺术风尚,对中国瓷器的仿制,成为当时法国“中国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也成为法国艺术家和知识精英们获取创作灵感的源泉——他们曾在诸多领域大量汲取中国元素。

如展品“青釉香水瓶”,这一香水瓶的瓷质瓶身产自中国。传至欧洲后,由巴黎铸造匠将其顶部、口沿及底座用洛可可风格的铜镀金饰件加以装饰,使其呈现出喷泉一般的形状。饰件包括贝壳、芦苇、天鹅、鳌虾等元素,借此表达“水”这一主题。18世纪中叶,当时的法国人还习惯为中国瓷器配上镀金青铜附件,使瓷器更符合精致的法国品位。“青釉香水瓶”于1743年购入并安放于路易十五在凡尔赛宫的藏衣室,是现存唯一一件经鉴定属于路易十五的中国瓷器。

谈及此次展览的独特之处,郭福祥表示,17、18世纪中国与法国在政治上的直接交往虽然不多,但在文化交流上却呈现出积极态势。而且这种交流是相互的,无论是人员还是物品,都存在着一个双向流动的过程。中法双方在平等交流中互相影响、共同进步,成就了一段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交流互鉴的佳话。

“中法百年间跨越千山万水的文明对话,架起了东西方文明的沟通之桥,为中法关系的继往开来更上层楼和世界多样文明和谐共处提供了历史范例。”郭福祥说。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