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中法艺术家合作舞剧《西游》——“合作是彼此镶嵌的过程”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演出信息      2024-05-22 09:12:09

▲舞剧《西游》剧照     何 铭 摄

本报记者  刘  淼

花果山上,正在走向生命尽头的悟空,对群猴说起自己的故事。从童年起,他的人生数度起伏,经历无数为人传颂的战斗,但真正的大敌只有一个—死亡……舞剧《西游》的故事,就此展开。

日前,由中法艺术家联合创作的舞剧《西游》在北京进行首站演出。今年5月至10月,该剧将赴多个城市进行20余场巡演,并赴法国巴黎开启海外巡演。这是中法建交60周年文化项目中颇受瞩目的演出之一。

舞剧《西游》取材于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由舞蹈家王亚彬担任导演、编舞,法国作曲家洛朗·佩蒂吉拉尔担任作曲,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燕京学堂院长董强担任策划、文学顾问及翻译。该剧还集结了法国舞美艺术指导艾瑞克、新锐多媒体设计马修,以及青年编剧庄一、服装设计吴蕾、妆造设计王嘉等共同参与创作。

董强说,自己像一个“摆渡人”,让中法两国优秀艺术家的手牵在了一起。2019年,王亚彬受董强之邀,赴法兰西艺术院参加全球知名编舞的颁奖大会时认识了洛朗。当时,洛朗兴致勃勃地聊起17岁时第一次读《西游记》,对唐僧师徒四人的故事记忆犹新,这本书依然在他家中收藏着。众人聊得尽兴,舞剧《西游》的创意也在那时萌芽。

《西游记》全书共100回,舞剧创作必然在情节上有所取舍。“我们通过悟空的第一视角,以敬畏的态度构建起环形的剧作结构。在悟空的回忆中呈现名著中的经典段落,包括观众熟悉的‘三打白骨精’‘女儿国’‘三借芭蕉扇’等,并同步展开舞剧叙述。作品以西方交响乐、中国多元化的民族性舞蹈语言,透过东西方融合的视角,阐释艺术家对中国经典名著的理解。”王亚彬对记者说。

改编剧本时,庄一重读《西游记》,领悟出作品中更多心灵层面的深意。“我在重新阅读的时候,发现它不只在讲外在的冒险故事,也讲到了人物心灵的旅程。书中有句话,‘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和‘方寸’都可以指代心,而‘斜月三星’则是一个字谜,谜底也是‘心’。这句话讲的其实就是心灵之处所或修心的场所。在舞剧《西游》中,孙悟空也有凡人的爱欲与焦虑,也会面临死亡这种生命的终极问题。”庄一说。

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设计,王亚彬也有考量:“在人们的脑海中,《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早已有了既定的艺术形象,因此,在舞剧《西游》中人物形象塑造与以往相比更抽象。悟空的肢体语言表达比以往更具意象性,既不失齐天大圣的灵性,同时也能表现出人的性情。”

洛朗说,为舞剧《西游》创作音乐是一次既具有挑战又充满创意的经历。他深入研究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情感冲突,并试图通过音乐来传达这些元素。在创作中,他努力寻找与舞蹈动作、人物情感相契合的音乐元素,使音乐与舞蹈相得益彰。他说:“我尝试在保持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融入西方现代音乐技法,创作出一种既具有国际性又充满东方韵味的音乐语言。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在音乐中感受《西游》故事的魅力。”

除洛朗外,在舞剧《西游》的创作团队中,舞美与灯光设计、多媒体设计均来自法国,王亚彬认为,法国艺术家的创作逻辑性非常强。其中让王亚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诠释剧本时,他们总在不断地询问为什么。“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他们逐渐地建立起对《西游记》、对悟空与唐三藏等人物的理解。慢慢理解之后,他们发现其描写的就是一些西方经典名著中关于人的精神世界探索、外部挑战的应对、人生历程的思考等方面的问题。小说、电影、舞蹈等艺术形式,虽然有国别的差异,但本质上探讨的还是人类共同的主题。”王亚彬说。

舞剧《西游》是王亚彬率领团队推出“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系列品牌演出的第十四季作品。从2009年开始,王亚彬就试图以舞蹈连接东西方文化,以现代舞蹈语言完成与不同国家艺术家的对话与合作。因此,“亚彬和她的朋友们”关注的主题往往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与话题,从爱情、生死到战争、信仰。

“舞蹈是具有国际性的艺术语言,可以让人们更容易了解和接受彼此,在不同国家的人群之间建立一种精神世界的连接和共鸣。与不同艺术家的合作,也成为彼此镶嵌的过程。”王亚彬说。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