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海军某旅结合任务需要优化作战力量编组提升训练质效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05-23 09:11:21

    海军某旅结合任务需要优化作战力量编组——

    要素有机组合 效能末端聚合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陈子原  陈得天

    该旅多专业编组展开训练。郑陈波摄  

    新闻现场

    真假混杂,信息难辨虚实;交替干扰,官兵斗智斗勇……夏日,海军某旅野外训练场,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实战化训练拉开帷幕。

    “侦察号手注意!”侦察技师任永洁按照雷达号手朱琦提供的信息,迅速展开搜索。侦获对手通信信号后,他将测向信息和信号分析情况一并上报指挥所。

    指挥所内,由多个专业组成的参谋编组紧张有序地展开作业,借助侦察编组传回的“敌情”信息,缜密开展战术计算和情报分析。综合各方情况作出研判后,指挥员果断定下决心,并下达通信干扰指令。

    收到指令,干扰号手谭羡文与信号分析技师迅速行动,以最佳干扰样式成功压制对手通信。

    “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指令下达更加高效,各战位反应更加迅速,战术运用更加精准,科学灵活的作战编组果然不一样!”谈起此次训练感受,指挥所参谋黄拓感慨地说。据介绍,此次训练中,他们结合任务需要将不同专业、不同战位人员融合进同一编组,并导调多种特情检验成员间协作配合能力。

    “与以前相比,新的编组方式可以将多类作战要素更好地融在一起,实现弱项互补、专长共享。”黄拓说,他们尝试将不同要素进行共同编组,源于之前的一次教训。

    一次,上级组织带作战背景的实战化训练。指挥员结合战场态势命令雷达号手朱琦:“一旦发现目标信号,无需请示即实施干扰。”然而,朱琦带领班组成员精心“撒网”布控后,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对手踪迹。官兵复盘总结发现,根据事先明确的处置流程,通信侦察站侦获对方信号后已逐级上报。因彼此沟通不畅,雷达侦察编组未能及时掌握这一情况,错过了实施干扰的最佳时机。

    “战机稍纵即逝,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都会影响全局,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参与复盘总结的该旅一名领导分析说,从训练过程看,各编组要素相对独立,彼此协同少,信息难共享。其根本原因在于力量设置配备不合理,模块、单元、要素没有形成应敌合力,出现纰漏是必然的。“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系统与系统的较量,作战编组必须加强要素的联合性、协调性和整体性,方能形成整体作战优势。”他一针见血地说。

    “未来战场,多专业混编、多兵种协同配合是常态,只有按照任务实际进行科学编组,才能在作战中多一分胜算。”该旅官兵形成共识。为此,他们按照“任务决定样式、样式决定编组、编组决定能力”的思路,打破岗位专业与建制限制,按战斗任务进行合理编组,促进多种专业作战效能的末端聚合,以满足不同作战任务需求。

    在此基础上,为强化官兵协作配合意识,他们还制订严格的编组规程,综合考量任务目标、规模和环境等因素,及时调整编组结构,最大限度实现作战要素的密切协同、多种力量的综合使用和各武器平台的优势互补。

    侦察技师与信号分析技师组成侦察分析编组、侦察员与干扰号手组成侦察干扰编组、情报参谋与作战参谋组成参谋编组、连主官与作战参谋组成指挥控制编组……经过一段时间尝试,该旅初步摸索出多种符合任务需要、力量构成合理的要素编组方式。据了解,为让各个作战编组发挥最大作战效能,他们还紧盯作战需求,不断强化官兵协同意识、体系思维,打破单要素、分专业训练模式,按照“精通本专业、掌握相近专业、熟悉相邻专业”要求,组织大家拓展专业学、交叉岗位练,进一步提升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

    同时,该旅还遴选多岗位专业骨干进行编组示范,围绕编组设置、人员选配、阵地选择、协同方法等制订具体细则,为日常开展编组训练提供指导。“编组训练不仅提高了专业骨干的配合默契度,而且强化了体系思维、锤炼了综合技能。”该旅领导说,如今,一批一专多能人才逐步成长起来,他们总结编组训练经验,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金点子”,进一步提升了训练质效。

    前不久举行的一次编组实操考核中,信号分析技师刘浩与侦察技师高宇等组成侦察分析编组。他们按照明确的任务分工通力协作、紧密配合,顺利通过考核。目前,该旅多个作战编组通过实操考核,并在体系练兵实践中,围绕多类环境条件、多种作战样式集智攻关,取得一批战法训法成果。

    战车快速转移就位,天网布控严丝合缝,“敌”无人机被一网打尽……记者在该旅某营指挥控制编组训练现场看到,在几名连主官协助下,指挥室参谋根据不同作战想定制订作战方案。训练任务下达后,指挥员坐镇“中军帐”,合理调配兵力、开展作战部署,各连干部骨干按照指令有序展开行动。

    一线快评

    将分散要素聚合成整块“好钢”

    ■姜利华

    “凡胜,三军一人,胜。”从最近的局部战争实践可以看到,现代战争不再是单一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之间的对抗,而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较量;只有各力量要素、各作战单元紧密衔接、密切配合,强化协同作战能力,切实把技术、战术和装备有机融合,才能为打赢增添胜算。

    战争样式的加速嬗变,把准备战争的军人置于一个更大更新的坐标系。纵观火热练兵场,从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到信息共享、联合出击,体系练兵犹如高潮迭起的“冲击波”,冲刷着训练场上的积弊痼疾,瓦解着排兵布阵的程式套路,也改变着每一名官兵。从这个角度讲,海军某旅打破专业和岗位限制优化要素编组的做法,是基层部队适应新形势、提升战斗力水平的有益尝试。

    需要提醒的是,按照任务需要优化力量编组,并非简单地将要素进行叠加,而必须以作战目标为导向,通过科学合理编配,将分散部署的作战要素聚合成整块“好钢”。为此,各级必须强化“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态度,细化训练标准,创新训练方法,从一招一式、一步一动强化协同意识、培育联合素养,促进各力量要素形联神聚、融为一体,在未来战场发挥出真正威力。


作者:陈典宏 陈子原 陈得天 姜利华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