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黑龙江同江:鱼皮技艺夺天工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申遗保护      2024-05-27 09:43:27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通讯员 高莹莹

鱼皮也能做衣服?日前,在第三十三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现场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衣展示秀。伴随着动感的音乐、璀璨的灯光,模特们带着神秘与优雅身着鱼皮制衣款款走来,围观的中外参展商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黑龙江同江:鱼皮技艺夺天工

根据哈尔滨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形象制作的鱼皮手工艺品亮相第三十三届哈洽会。周雨墨摄

“之前在网上见过明星打卡鱼皮制衣,今天特意来大饱眼福,不论是款式还是光泽程度都让我震惊。”前来逛展的哈尔滨本地市民李响说道。

黑龙江三江流域属于高寒地区,无法种植棉、麻等用于纺织的作物,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赫哲族发明了用鱼皮做的衣服。既结实又能够抵挡寒气和潮湿的鱼皮衣成为赫哲渔猎文化的标志之一。

黑龙江同江:鱼皮技艺夺天工

尤文凤(前排中)和徒弟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展示鱼皮衣。刘万平摄

“这门手艺是我妈妈传给我的。那时候,赫哲族妇女基本都会做鱼皮衣。”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尤文凤说。一件做工精良的鱼皮衣,需要经过剥皮、去鳞、晾干、轧熟、裁剪缝制等多道工序,花费近两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尤文凤拜师学艺。传统与创新,在赫哲族鱼皮技艺的传承中相得益彰。年轻人们不仅尊重并学习着古老的工艺,更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这项技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赫哲族鱼皮技艺。

黑龙江同江:鱼皮技艺夺天工

同江市非遗就业工坊的“绣娘”在直播中介绍鱼皮刺绣作品《花开富贵》。光明日报记者 刘宇航摄

来到黑龙江同江市圆梦技能培训学校,一片繁忙的景象。校长杨双艳正在和学员们一起制作鱼皮画和鱼皮挂饰。一件件鱼皮工艺制品经过画稿、裁剪、拼接、缝制、粘贴等多道工序,完全由手工制作而成。在她们的手中,一张张鱼皮宛若新生,以全新的形态“活了起来”。用鱼皮制作的冰箱贴、鱼皮包、鱼皮鞋、鱼皮腰带等鱼皮衍生品……随着非遗品牌不断推陈出新,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通过开展公益性非遗手工技能培训,仅杨双艳团队就吸纳了1200余名居家妇女、城乡富余劳动力等人员,培训学员创作非遗产品2万余件,人均月增收2200元。

黑龙江同江:鱼皮技艺夺天工

手工制作鱼皮饰品。刘万平摄

传统技艺需要活态传承。近年来,同江市非遗中心在对鱼皮技艺的扶持保护和创新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据同江非遗中心主任李鼎仁介绍,同江市现有29位鱼皮技艺代表传承人,其中国家级的有1名、省级2名、市级9名、同江市县级17名。为了改善传承条件,同江市扶持建立了10余家鱼皮技艺工作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设立了鱼皮技艺展示区,供游客参观展览和现场体验鱼皮技艺制作的工艺流程,还在各大景区设立展示展销点和非遗文创产品超市,以展示、展览、销售为一体模式,为游客提供当地特色非遗产品。同江市还在景区打造非遗研学旅游基地建设培训场所,开设非遗教学课堂,通过现场教学,吸引研学旅游团队和亲子家庭。

赫哲族鱼皮制作,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非遗技艺,如今正绽放着别样的风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