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某旅野外驻训期间——
不让一片垃圾留在海边
■周正松 本报记者 孙兴维
近日,海军某旅濒海训练正在火热进行。阳光穿过云层,洒在海面上,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一群黑尾鸥时而游弋盘旋、时而脆声鸣叫,和训练中官兵的口号声相得益彰。
“每年濒海训练,我们都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大海。”该旅领导介绍,他们在提高训练质效的同时,积极做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工作,坚持从制度机制严起,从日常点滴抓起,在驻训地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不让一片垃圾留在海边。
为增强官兵环境保护意识,每次野外驻训前,该旅都要组织官兵学习环境法规制度,把环境保护内容编入《野外驻训“十不准”》,组织官兵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官兵树立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理念,做到日常生活不污染水源、濒海训练不捕捉海洋生物。驻训期间,他们与地方环卫部门联系,对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定期装载转运,形成自觉回收、科学分类、定期清运的良性循环。
记者走进该旅野战修理厂,新建的污水处理池、环保野战厕所、废品收集点等环保设施引人注目。为防止垃圾污染周围环境和地下水网,该旅将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污油、污水全部收集到污水处理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此基础上,该旅通过开展“节约资源光盘行动、捡拾垃圾保护海洋”等活动,引导官兵当好海洋“蓝色卫士”。他们还引导官兵养成节约资源的理念,机关实行无纸化办公,野外就餐使用可回收餐具,并将饮料瓶、旧纸箱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集中起来,由专人负责定期送往附近的废品收购站,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