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经纬网9月30日讯: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生育率连年下降,连龙年“龙宝宝”红利也消失。台立法机构预算中心示警,明年少子女化预算虽破千亿元(新台币,下同),却集中在6岁前的生养补助,难扭转现状。岛内舆论认为,台当局应扛起协助家长理解教养的责任,并导入弹性工时等友善职场环境措施,才可能治本。
台卫生福利部门等11个部门2016年执行“台湾少子女化对策计划”至今,工作涵盖儿童教养补助、公共化托育和教保设施及友善生养环境等三大措施,经费更从起初的200亿元,逐年增加至今年的1177亿元,整体经费以儿童教养补助为主,公共化托育预算成长最为显著。
台立法机构预算中心指出,相关措施虽有初步成果,但扣除公共化托育及教保设施,儿童教养补助与友善生养环境等两类措施的预算执行率呈现下滑趋势,或受益情形不如预期,且补助仅涵盖6岁前的生养费用,属短期促进方案,诱因相对不足,唯有积极处理生养子女的环境因素,才能治本。
台行政机构人士表示,过去台当局透过扩大公共化及准公共托育服务及提供育儿津贴,设计灵活绵密的托育机制,也自今年5月试办弹性育婴留职停薪,8月起更有45所公共化幼儿园提供临时照顾服务,未来将持续平衡就业与家庭议题,让更多父母兼顾职场与家庭生活。
“6到18岁阶段还有许多可做。”长年耕耘亲子教育的民进党民代陈培瑜认为,生了之后,最难的在于“养”,家长对教养的挫折经过社群散播,会造成愈来愈多人不敢生养,台当局应扛起责任,譬如让家庭教育中心发挥功能,协助家长理解如何教养、陪伴孩子度过升学压力。
陈培瑜提到,职场环境也不够友善,难让家长在贡献劳动力的同时,有余裕应付小孩突发状况。台劳动部门曾说,全台90%都属中小企业,设计弹性工时会有成本考量,那台当局是否能挹注资源,譬如让公营企业当领头羊,才有可能让这些人愿意生小孩。此外,应导入教育服务新创量能,落实教育服务公共化,避免责任回到家长身上。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