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国防教育知识普及本》:一部国防史,多少英雄志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10-23 10:05:09

  枕戈击楫说国防

  ——从一套《全民国防教育知识普及本》说开去

  ■郑蜀炎

  “国防”这个词,在1000多年前的《后汉书》中已经出现,但我们对它真正的理解和认知,却经历了漫长甚至痛苦的历史过程。

  中国多难,近代尤甚。读史书尤其是读近代史,总会有一种“凝思寂听,心伤已催”的锥心泣血之痛。那些有边无防、有海无防甚至有国无防的岁月,无疑是我们民族所经历的至暗时刻。历史以一种凛冽的语境讲述和印证一个道理——国家必须构筑一国之防、全民之防,国防必须是一个国家机器的全面运转。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全方位的保家卫国的国防动员体系,就还没有完成现代国家的构造。

  史学家告诉我们,历史学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过去发生过的事”,二是“我们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和叙述”。广东人民出版社编写出版的这套《全民国防教育知识普及本》,就是关于国防历史与现实的理解和叙述。

  普及者,普遍推广,使大众化也。为了做到切实的普及,这套书确定了两个主要特色:一是阅读对象。该书一套5本,从小学低年级到大学都有专门的版本,呈现出不同的文字风格、内容层次和知识广度;二是书籍内容,从国防史话、国防体制、国防教育、国防政策,到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涵盖了国防领域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套供在校学生阅读的国防教育读本,自然要寓理于事。书中讲述了许多历史上的重大战事和著名军事人物的故事,绘声绘色、引人入胜。但是,一部血与火的国防历史,却绝不仅仅是战争传奇。

  战争是一种历史行为,而真实的历史所呈现出来的,远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般诗情画意。据不完全统计,从夏到清末,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战事就有5000到6000次。战争常常包含着人类不同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之间的较量,一次大型战争产生的巨大影响常常超越了胜负本身。战争的重要价值之一便是让我们认识到和平的可贵,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思考战争与和平的“认知框架”——国防观念。

  以书中介绍的河西走廊为例,可以说,这是一个因国防和军事而留名历史的地域。它既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对抗的前沿战区,又是王朝经略天下的枢纽之地。因此,轰轰烈烈的英雄传奇一直传诵不衰。

  今天,虽然这里处处可见丰饶繁盛之景观、放眼皆是现代时尚之亮色。曾经的历史烽烟遗迹,已然成为人头攒动的旅游“打卡”胜景。但是,特殊的战略位置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尚武之风。在这里,历代拓边戍防将领和英烈的祠庙,成为分布最广的遗迹。不同于许多地方“诗书传家”的家训,“文武传家”“文武一道”是当地古宅旧居最常见的题字额匾……

  更可贵的是,一个个“双拥模范城”“国防教育基地”……构成了今天河西走廊的新景观。新形势下的国防观念、国防建设,既是一份“富与强”关系的考卷,又成为中华民族思接千载、凝聚岁月的文化表达。

  纵横天下事,风雨百年心。我们的先辈创造了一个成语——枕戈击楫,以此来形容国防观念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当然,这也是这套书的意义之所在。

  书中有一个单元:“国防离我有多远?” 对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每一个人,这都不失为一个严肃的提问。

  中国文字以其独特的形象感,总会让人产生丰盈的意会联想。在古语中,“防者,堤坝之意也。”推而论之,国防者,为江山社稷筑垒起的堤坝也。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读此书可以了解到,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城市,本身就是“城”与“市”两个字的组合。古代城市的出现,不外乎两种情况——要么是先在战略要地构筑起防卫的“城”,保障生活的市井之地伴随而生;要么是为了护卫粮棉商贸市场,修筑城池进行设防守护。

  我们喜欢用富庶繁华、美不胜收这些词来赞颂自己的家乡。但是,回望过去,我们民族历史上最悲辛彻骨的痛楚,大都肇于失去了“堤坝”之防。当年柳永笔下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是何等温柔之城,却引得入侵者“欣然有慕”,“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一部国防史,多少英雄志。书中描述“历史现场”的那些侠骨热血的豪迈气魄、隘道雄关的铁血壮志,今日读来,依然构成一种永恒的价值载体,让我们扬精神浩气、振国防壮歌,从而深刻地领略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以历史审视现实,以今天回望昨天,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中,那些 “诚既勇兮又以武”的作品,总是体现出势震山河、长歌当哭的审美价值和凝重之感。唐人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将“雄浑”列为诗词风格的第一品。热爱国防、走进国防、投身国防,可成就当代青年的雄浑气质。

  “胸中宇宙自然景,眼底江山不尽诗。”书刊出版物,无疑是一种文化符号,表达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人文品格。以笔为犁,耕耘岁月;以文言志,纵览风云。当然就是这套《全民国防教育知识普及本》的旨归。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