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湾劳保破产年限延至2031年 但财务危机仍悬而未解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涉台新闻      2025-01-22 11:33:56

台湾劳保精算报告出炉,劳保基金用罄年限延至2031年。(图源:台湾“联合新闻网”)

台湾劳保精算报告出炉,劳保基金用罄年限延至2031年。(图源:台湾“联合新闻网”)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台湾劳保基金的财务问题再度引发关注。台当局劳动部门21日发布最新劳保精算报告,指出劳保基金用罄年限从2028年延后至2031年,但潜藏负债却攀升至13.23兆元(新台币,下同),比上次报告增加近3兆元。虽然拨补措施暂时延缓破产危机,但收支逆差持续扩大、平衡费率不断上升等问题未能根本解决,若不启动年金改革,劳保危机恐进一步恶化。

劳保破产年限延后 但问题依旧未解

台劳动部门每三年精算一次劳保财务,最新的精算报告以2023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投保人数1010万人。台劳动部门“劳动保险司长”陈美女表示,这次报告的基金投资报酬率从4%提升至4.5%,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CPI)也从0.9%增为1.8%,再加上退休率变动、一次请领老年给付人数及金额减少等因素,预计基金用罄年限延后至2031年。

尽管台当局连续六年拨补,加上基金投资收益良好,截至2023年11月,劳保基金规模已达到1.1兆元,但劳保财务长期收不抵支的问题仍未解决。从2017年起,劳保普通收支逆差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11月逆差已达到606亿元,并已连续八年入不敷出。预计到2033年,领取老年给付人数将翻倍至377万人,并在2052年达到712.7万人的高峰。

此外,精算报告试算出平衡费率为31.42%,相比前一份精算报告增加3.59%,若不考率摊提过去的潜藏负债,只考虑新进人员和现行参加人员未来年资,收平衡费率仍需达到17.19%。精算报告也示警,迄今实收费率从未达到最适平衡费率,潜藏负债的庞大财务缺口将持续扩大。

台湾劳保基金从2017年起持续收不抵支。(图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台湾劳保基金从2017年起持续收不抵支。(图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若拨补停止 明年收支差额将超千亿

为弥补劳保财务缺口,台当局自2020年连续六年拨补劳保基金,总金额累计达3780亿元。然而,最新的精算报告指出,如果台当局未能持续拨补,劳保收支差额将于2026年突破1200亿元,基金净现金流量将于2026年出现负值,并预计在2031年耗尽。

实际上,前两次台当局提出的劳保年改方案,除了将台当局负最终支付责任“入法”外,部分有民代及劳工团体也主张,拨补财源不稳定,应该白纸黑字明文“入法”,否则就是空口说白话。精算报告中也提到,“台当局拨补属于外部因素且不确定金额”等字句。但是至今不管是最终支付责任、拨补,都尚未“入法”。

陈美女解释道,台当局的拨补金额仅精算至2025年,因为后续的拨补预算尚未编列,2026年开始就未列入精算,基金水位才往下掉。尽管如此,这一估算仅为参考,如果台当局持续拨补,对基金收入的正面影响大。

台劳动部门负责人洪申翰日前坦言“不会说劳保财务状况很乐观”,但劳保年改方案不外乎降低给付、提升保费费率,他认为将对劳工权益带来巨大冲击,因此目前政策评估上不考虑多缴保费、砍给付,而是以努力赚钱、增加拨补为原则。

台劳动部门负责人洪申翰(图源:台湾“联合新闻网”)

台劳动部门负责人洪申翰(图源:台湾“联合新闻网”)

舆论呼吁诚实面对劳保基金不足

尽管最新的精算报告显示部分数据较为乐观,但舆论普遍认为,台当局只是在玩弄现金流量概念,民进党当局这几年使出洪荒之力,好不容易撑到了当前局面,但拨补和投资效益终究充满变数,万一老天不赏脸,剧本不如所愿,马上就面临危机。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陈国梁表示,虽然这次精算报告延后了破产年限,但这仅仅是拨补所带来的结果,拨补只是暂时延缓了危机,并非真正的改革。如果劳保改革仅依靠拨补,那如何说服民众接受军公教年改的正当性?他警告,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台当局财政压力的加大,劳保拨补能力可能会下跌,台当局不该把头埋在沙子中。

台湾大学社工系副教授傅从喜直言,老早就点出劳保财务结构非改革不可,但时间蹉跎太久,现在无论采取哪种改革措施,冲击都难以避免。“这不是科学问题,而是政治议题”,劳保年改何时启动、如何改革,仰赖的是政治决定。仅仅依赖预算拨补、投资绩效挹注劳保财源,只是短期介入手段,三年后的基金用罄年限再次迫近,财务缺口将会急速扩大,劳保恐怕无法拖到那个时间点再处理。

台湾淡江大学保险系副教授郝充仁则说,劳保年改是“万年考古题”,此次精算报告充其量只是新作业,报告只是在玩弄现金流量,想办法把流入极大化,撑出多一点时间。然而,拨补金额和投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倘若未来经济环境变化或政策调整,劳保财务风险将骤然显现。

台湾劳工阵线秘书长孙友联也强调,最新的精算报告再次显示,劳保基金的不足问题依旧存在。目前,劳保年改的方案并不缺乏,真正缺乏的是选择的勇气。如果等到破产年限临近再处理,届时必然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与其调整参数不如诚实面对。


责任编辑:姚思寒
台湾快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