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胜战梦想,在兵棋上推演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4-16 09:58:18

  胜战梦想,在兵棋上推演

  ■王思思 张声立 本报特约记者 侯 融  

海军工程大学兵棋俱乐部学员用手工兵棋进行推演。田玉鑫摄

  4月上旬,正在部队实习的海军工程大学学员李俊桥收到学校传来的喜讯——第八届全国兵棋推演大赛他榜上有名,荣获优秀战报奖。李俊桥觉得,这恰好可以为自己军校4年驰骋兵棋“战场”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学校兵棋俱乐部集结了全校众多军事爱好者,成立不到5年,先后荣获全国兵棋推演大赛一等奖、优秀设计想定一等奖;海军第二届“胜战杯”兵棋推演院校组亚军……一项项荣誉、一张张证书背后,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辛勤付出。

  几年来,李俊桥和学校兵棋俱乐部战友们全力备战兵棋推演各项赛事:掌握最新军事要闻,收集前沿战场资料,研读军事理论著作,上机开展对抗练习,集中研学经典战例……

  “这里,是我们梦想撬动现实的支点。”李俊桥说,通过兵棋推演预设作战背景、模拟战场环境、训练战争思维、锻炼指挥能力,能够更直观地走近战争、感受战争,为早日成长为能打赢未来海战的优秀指挥官积蓄底气。

  学员用特殊的方式触摸胜战梦想——

  “这次推演虽然输了,但离打赢又近了一步”

  临近傍晚,海军工程大学教学主楼教室里,一群学员围坐在沙盘模型前,眉头紧锁推演着一场“战役”:指挥尺、兵力标识、地形图铺满桌面,红蓝箭头交错,他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触摸自己的胜战梦想。

  “这次推演虽然输了,但离打赢又近了一步。”学员李俊桥擦掉额头的汗水,指着沙盘上的攻防标记说。那年8月,李俊桥在军事理论课上第一次接触兵棋推演,便被深深吸引:“当我利用海底地形部署潜艇伏击时,突然理解了教员所讲‘地形即战力’的含义。”

  随后,李俊桥在学员俱乐部招新会现场看到兵棋俱乐部“棋盘演兵场,智谋决高下”的标语。之前网上一段全国兵棋推演大赛介绍视频中,选手们使用“墨子联合作战推演系统”极限对弈、决胜大洋,看得他热血沸腾。

  虽然学的是非指挥类专业,但带着对军事指挥的浓厚兴趣,李俊桥迅速提交申请,加入兵棋推演这片没有硝烟的“虚拟战场”。

  像李俊桥这样的学员不在少数。俱乐部指导教员路君手中的报名表,记录着学员们的梦想:“想体验真实的战场指挥”“渴望弥补战术思维的短板”“要把《孙子兵法》活用到现代战争”……这些申请理由背后,是年轻的军校学员对“指挥打仗”最本真的渴望。

  对于作战运筹与任务规划专业学员高睿博来说,兵棋推演改变了他的军校生活轨迹。自中学起,他便对指挥打仗情有独钟,经常在各类游戏里体验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刚接触兵棋时,他以为凭借自己多年“驰骋沙场”的丰富经验,也能在兵棋的虚拟战场所向披靡。没想到,现实给高睿博迎头痛击——与入门级的AI对手交战便狼狈不堪。

  “战略战术是头脑,武器装备是拳脚,二者精妙配合才能出奇制胜。”听着兵棋俱乐部指导教员的介绍讲解,高睿博陷入沉思。慢慢地,他开始认识到,要想在战场上实现自己驰骋沙场的梦想,不仅需要先进的战略战术,还要对现今世界主流武器装备性能底数有充分了解。高睿博与学长李俊桥约定,以后每周末抽出时间在俱乐部机房,研究战法、研学装备、上机操演。

  越来越多的学员加入其中。在舰艇部队当兵锻炼时,学员吴文轩看到指挥员在作战指挥室里,掌控海战态势、实施精确打击,对指挥作战兴趣渐浓,返校就递交了加入俱乐部的申请;在指挥决策学选修课上,学员张清超被教员讲授的经典海战深深吸引,他准备加入兵棋俱乐部,探索未来战场发展走势……

  夕阳西下,推演室的灯光再次亮起。沙盘上的小旗子被晚风吹得微微晃动,宛如真实的战场。对于这些平均年龄20岁的军校学员来说,兵棋推演既是通向战场的阶梯,也是安泊兴趣与理想的港湾。正如他们写下的俱乐部宣言:推演室里的每一场争论,都在为“能打仗、打胜仗”积蓄力量。

  从兵棋的一举一动中感悟战略思维和战术思想——

  “从0到1有人教,从1到100靠自己悟”

  深夜,兵棋推演室里,学员牛佳亮紧张地盯着屏幕上的态势图,电子沙盘上跳动的光标如同星火,将整个房间映照得宛如现代战争的指挥中枢。

  在这片蓝色光影里,牛佳亮在大学最后一年收获了新的成长。大三下学期,他加入兵棋俱乐部,不到一年,就与李俊桥组队参赛获得全国二等奖。

  “这个过程既痛苦又快乐。”牛佳亮说,自己一开始连基本操作都很难跟上,兵棋规则不算复杂,但练好兵棋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非常多,既需要研判确定战略决心,又要根据“敌情”我情拟制详细战术,还得熟练掌握接“敌”后各类武器装备的具体操作。一场对抗下来,指挥链路每个层级的事项都要兼顾,但凡遗漏,立马崩盘。

  牛佳亮第一次上机对抗,忘了设置某个方向的接“敌”参数,导致四分之一的空中兵力直接冲进“敌”防空火力圈被全歼,懊恼得他好几天没睡好觉。牛佳亮说,他们常用的某兵棋系统,仅作战条令规划的一个界面就有数十类参数需要设置,光熟练操作就得小半年。

  翻过门槛,还有高山。系统基本操作、常用武器性能,可以通过反复练习熟悉掌握,但灵活选用战术不能只靠刷题解决。牛佳亮说,特别是与大家意见相左时,如何顺利理解队友的思路成为牛佳亮起步时最头疼的问题。

  那段痛苦的日子,牛佳亮至今记忆犹新:大家分析战术想定背景,提出一个新构想,已经热火朝天展开讨论,自己还要想某个具体名词概念指的是什么,等查清楚、想明白了,别人已经讨论完上机实操了。“真的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挫败感特别强。”牛佳亮说,那段时间,他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了俱乐部,天天缠着战友当对手“练棋”。

  经过这种磨练,牛佳亮发现课堂上强调的很多战略思维和战术思想,都能在兵棋的一举一动中得到体现。

  牛佳亮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参加全国比赛,线上赛阶段遇到一个涉及空中力量使用的对抗背景,队友选择从中下两路直接突击,牛佳亮建议要保守一些,虽然耗费时间和油料更多,但总体更加安全。他的提议让大家很惊喜。

  最终锁定胜局时,牛佳亮开心极了。队友李俊桥说:“这正是学兵棋的快乐,从0到1有人教,从1到100靠自己悟。当你的建议被采纳,那种感觉格外畅快。”

  新手的困难在于学懂,老手的挑战在于弄通。每到周末,李俊桥都会和小伙伴们相约来俱乐部进行“铁三角训练”:带领小组限定时间完成攻防想定设计,同时应对随机生成的数百种突发变量。

  这些战场变量,一度是李俊桥“痛苦”的根源。明明战术构思、细节操作都没有问题,对“敌方”的战法战术也预判到位,但还是会因为“装备故障”“天气变化”等随机变量功败垂成。

  有一回,李俊桥在兵棋推演过程中,战术执行时总出现意外,好胜心强的他跟这个“意外”杠上了,一遍又一遍地调整作战方案,一整晚都扎在推演室,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冷静下来后李俊桥反思,这些不可知的战场变量也正是钻研指挥艺术的魅力所在,把不可控变量控制得越少,把战局走向研判得越清楚,战术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往后,他的作战计划都会做好预案设计冗余,虽然不一定用上,但未虑胜先虑败的思维习惯总不会错。

  跌跌撞撞中,李俊桥带着牛佳亮从一知半解到指挥“全能”,将各种战术构想从俱乐部机房带到全国赛场,一点一滴积累“战果”。不久前,他们又为兵棋俱乐部的荣誉墙增添了两个全国赛事奖项。

  兵棋是学员重新认识专业、了解战争的窗口——

  “从兵棋中寻找学科专业的实战智慧”

  曾在海军航空兵服役的学员张清超,入学前就对学指挥、学打仗有着特别的执念。

  几年前,张清超亲历了一场实战化演习的惨痛失利——指挥网络突然瘫痪,蓝方导弹趁机突防撕开防线,红方机场在战机升空前便化作废墟。

  “如果我是红方指挥员,该如何破局?”这个问题像一根刺,一直扎在张清超心里。考上军校后,一直念念不忘此事的张清超主动申请,加入兵棋俱乐部。有基层部队的实践经验,他将所见所学融入兵棋推演,很快脱颖而出成长为骨干。

  一次兵棋推演比赛中,张清超再次面对类似的“战局”。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张清超眉头紧锁,突然茅塞顿开般地想起那场演习时的场景。随后,他提前预置好防范网络攻击的手段,最终成功化解蓝方类似攻击,赢得比赛。

  “网络空间是多维战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导调文书里的短短一句话,盖不住张清超内心的火热:网络战场需要专业力量的守护——这里面既有技术要求也有攻防博弈,自己所学的信息安全专业,未来有广阔天地!

  “有人从兵棋中寻找学科专业的实战智慧,也有人借助兵棋推动专业学习更进一步。”张清超由衷说道。

  深夜,学员孔繁昊紧盯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他的电脑屏幕上,电磁频谱图与兵力部署图交错叠加,仿佛一张未来战场的数字蓝图。不远处,学员吕镇宇埋头在一堆资料中,快速翻阅最新作战数据,试图从中捕捉到对手的弱点。

  这个竞赛小组全部由某工程专业学员组成。平日里,他们更多接触的是装备设计、专业理论和技术原理,对战争研究的共同兴趣,让他们走到一起。

  在确定主题的“头脑风暴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激烈。最终,小组确定以某经典战例为蓝本,结合专业技术优势特点拟制方案。他们的目标不仅是赢得比赛,还想通过这次机会,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想化运用做个印证。

  接下来的时间里,小组成员们在教员指导下,精心构思每一个细节,严谨推演每一步行动,力求将专业技术的优势最大化。经过两个月努力,他们呈现的作品凭借创新性和实战性脱颖而出,最终荣获国赛最高奖项。

  像他们一样,很多接触过兵棋的学员,都会不自觉地寻找所学专业在战争体系中的位置,有的还会尝试把专业技术知识最大限度地用到推演指挥中。

  “很多时候,兵棋都是学员重新认识专业、了解战争的窗口。”在路君看来,指导学员学练兵棋的最大成就,不在于参加多高级别比赛、获得多大奖项,而是在以工程技术见长的学员心中埋下一颗带兵打仗的种子,为将来专业技术与指挥能力的融合贯通预置基础。

  俱乐部里一场场虚拟博弈的胜利,恰似一名青年学员军校4年成长的缩影。在这里,学员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火花,探索成就未来合格指挥员的起航密钥。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