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状元”到“武教头”
■陈洪佳 刘 建
晚春时节,天山北麓。晨雾还未散去,新疆军区某团的训练场上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
单杠训练区,一名皮肤黝黑、身材不高的战士咬紧牙关,额头青筋暴起,在战友们的加油助威声中,成功完成了90个引体向上,场边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在吴排长的带领下,我苦练了半年多,终于突破了自我。”下士刘衍浪抹去脸上的汗水,语气中满是骄傲和自豪。他口中的吴排长,正是该团从普通一兵成长为“武教头”的吴昌湖。
2016年,吴昌湖怀揣报国梦想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戍边战士。经过不懈努力,他不仅成为军体训练尖子,还在比武中屡获佳绩。出色的表现,让他获得了保送提干的机会。2024年9月,从军校毕业的吴昌湖回到连队,成为一名排长。
然而,这位曾经的“武状元”很快就发现,自己练得好不代表能带出好兵。今年年初,连队推荐的3名种子选手在上级组织的军体骨干集训中成绩平平。看着战友们沮丧的表情,吴昌湖陷入了沉思。
此后,吴昌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翻出自己在军校里的军体训练教材,反复研读其中的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同时,他结合自己逆袭为“比武尖子”的经历,寻找帮助战友们突破体能瓶颈的方法。
下士童志鹏的引体向上成绩总是无法突破50个,为此他苦恼不已。吴昌湖观察后发现,因为他手臂力量不够强大,在引体向上训练的过程中,后期会出现动作变形的问题。
吴昌湖为他特别制订了针对性训练计划:先通过静态握力训练打好基础,再通过“吊杠悬垂+离心下放”组合训练增强肌肉耐受力。同时,吴昌湖让童志鹏在进行引体向上训练时身上悬挂哑铃片,随着体能素质提升不断增加重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4周后的考核中,童志鹏的引体向上终于突破60个。两个月后,他取得了85个的优异成绩。突破瓶颈之后,童志鹏愈发自信了。
带兵,不仅要培养尖子,更要注重提升整体成绩。吴昌湖在连队推行“体能档案”管理制度,为每名战士建立详细的军体训练档案,用不同颜色标注出他们在上肢力量、核心肌群、耐力素质和速度素质等方面的短板,同时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借助弹力带辅助和递减组训练的方法提升引体向上能力,通过变速跑、间歇跑提高3000米跑成绩,利用战绳训练加强爆发力……
上等兵哈力哈曼的转变最具代表性。这位身高1米85的哈萨克族战士体型稍胖,引体向上成绩总是在及格线附近徘徊。吴昌湖为他制订了减脂增肌并行训练计划:严格控制饮食结构、进行针对性抗阻训练和吊杠减负训练。3个月后,哈力哈曼的体重下降了8公斤,引体向上成绩也提升到14个。这个曾经在单杠前愁眉不展的大个子,现在成了军体训练场上最积极的战士之一。
此外,为预防训练伤,吴昌湖带领战友们严格执行“伤病预防三件套”:训前动态拉伸、训中心率监测、训后筋膜放松。
如今,吴昌湖带训的7名战士正积极备战上级组织的军体比武,连队军事体育训练成绩也得到显著提升。更令人惊喜的是,战友们的军体训练理念也有了变化,大家都更加注重寻找科学训练方法。
夕阳西下,军体训练场上又响起了嘹亮的口号声。从训练尖子到带兵能手,从“武状元”到“武教头”,吴昌湖一直在摸索,一直在进步。
作者:陈洪佳 刘建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