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废除核能 岛内学者:经济与安全双重隐患

华夏经纬网 > 台湾 > 社会万象      2025-05-09 14:30:46

华夏经纬网5月9日讯:据香港“中评社”报道,台湾的核电将在5月17日起全面退场,彰化师范大学全球创意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王信文接受香港“中评社”访问表示,根据台当局经济部门的说法,核能除役后火力发电的占比将升至84%以上,且以燃气发电为主,这会在经济与安全上形成双重隐患。

王信文指出,在经济方面,当前所有知名跨境企业追求无碳能源,台湾地区的能源结构显然不符合企业投资区位,对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甚至是招商引资都是负面因子;安全方面,火力能源包括燃煤、燃气,台湾地区都仰赖外部进口,倘若燃料因为某些状况而无法输入,台湾的能源供应就会陷入险境,且全台各港口大举建造天然气储槽、接收站,倘若发生意外所造成的损害程度也不容小觑。

核三厂二号机即将于5月17日除役,这是最后一部运转中的核电机组,象征台湾正式迈入“非核家园”时代。王信文表示,民进党当局推动非核目标,如今即将完成,可是台湾目前的能源结构却没有太大的改变,根据先前台当局所订定的目标,2025年再生能源的占比要达到20%,以减少和电缺口的冲击,可是也没达到,而火力能源的占比不减反增,要上升至84%以上,相关走向,对台湾发展而言可说是弊大于利。

王信文指出,台湾废除核能是违反世界趋势的,全球核能发展并未停滞,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新资料,至2023年底全球约有440座商用核反应堆投运,装机容量合计约390 GW,其中核能约占世界电力的9%,并贡献了四分之一的低碳电力,是仅次于水力的第二大低碳电源;另有逾220座研究型反应炉用于医疗同位素与科研用途,显示核技术仍深植各国能源战略之中。

王信文提到,欧盟自2022年通过补充性委托法案后,将符合严格环保标准的核能与天然气项目列为过渡性“绿色”活动,以协助成员在能源安全与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间求得平衡;在2023年COP28会议上,逾30国及地区代表更重申核能对达成气候目标的关键角色,并鼓励小型模块反应器(SMR)等新兴技术发展。

然而,王信文说,台湾民进党当局反对使用核能,可是在替代能源的推动却屡遭挑战。政府力推太阳能与风力作为核能退场后的主要支撑,然截至2024年底,光电装置容量仅达原订目标的约70%,风电案场则因土地争议、厂商弊案及台湾技术接续不足,实际发电量远落后预期,且季节性风速与用电需求往往错峰而导致供电不稳。

他指出,更别提曾被规划的地热开发与跨海输电方案,前者缺乏严谨储层评估,后者因长距离传输损耗高、源头电力不稳定而难以实现,显示短、中、长期规划多有漏洞。

对于燃气发电成为接下来主要能源供应途径,王信文表示,这会在经济与安全上形成双重隐患。台电公司在各个港口兴建大型LNG储气槽、接收站,以因应燃气机组大增,但储槽若一旦事故爆炸,其灾害程度不亚于核事故;加上高度仰赖国际采购,地缘政治若生变,台湾地区恐怕在数周内就面临缺气危机,从安全角度看并非理想解方。

在经济方面,王信文指出,当前企业界对无煤、低碳能源的需求则更为迫切。2023年全球企业签署的再生能源长期购电协议(PPA)总量达46 GW,较2022年成长12%,并在RE100倡议下,逾400家主要企业承诺于2050年前或更早实现100%再生电力,目前平均使用率已达53%,在全球范围内,亚马逊连续第4年位居企业PPA最大买家,签订8.8 GW合约,其次为Meta的3.1 GW,都突显高科技产业对稳定低碳电力的高度依赖。

他表示,而台湾地区的能源结构以火力发电为主体,并不符合跨境企业对低碳能源的投资区位,招商引资将受到影响,此外,也会连带导致台湾的本土业者在贸易上面临更庞大的碳税压力。

王信文认为,台湾方面能源政策过于冒进,在替代能源未具备基载能力前即废除核电,不仅使碳排放短期回升,也让半导体等高耗电产业面临成本居高不下与供电不稳的风险。若要避免政策急转弯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冲击,他建议台当局应重新评估退场时程,考虑引进SMR等新兴核能技术以填补基载缺口;同时,应完善再生能源审查机制、储能与智能电网布局,并在化石燃料使用上纳入风险缓释方案,确保“能源安全”、“产业竞争力”及“减碳目标”三者并进。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