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升起的地方是祖国
■刘欣雨 解放军报记者 李 蕾
列车的汽笛声,唤醒了新疆军区霍尔果斯边防连国门前哨班的清晨。阳光破云而出,哨楼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分外鲜艳。
国门哨位上,一级上士孔思远手拿望远镜,瞭望远处的国门。
霍尔果斯,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如今是西陲重要交通枢纽和综合性口岸。连队官兵守护国门,每天目送驶出国门的列车,守望哨楼上飘扬的五星红旗。
“2004年,我连被评为‘国门卫士标兵连’;今天,我们将迎接曾于2024年12月13日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国旗……”
连队荣誉室,全连官兵整齐列队,共同见证这面国旗“入列”连队荣誉室的光荣时刻。
此刻仰望国旗,跟随连长从首都北京迎回国旗的孔思远,难掩激动之情。
“香港回归祖国那年,我们村只有一台电视,我和小伙伴怀着激动的心情收看电视报道……”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孔思远理解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国旗象征着祖国”。
2012年,孔思远参军入伍,来到霍尔果斯边防连服役。如今,他已是连队兵龄最长的兵。“只要连队需要我,我会一直守下去。”他说,这是“国门卫士”对祖国的承诺。
国旗升起的地方是祖国。清晨,首都北京,国旗护卫队官兵迎着朝阳踏上金水桥。几小时后,千里之外的西陲口岸,“国门卫士”沐浴着阳光踏上巡逻路。站在国旗下,他们共同守卫着祖国。
望着这面国旗,下士艾利亚斯想起了家人。
距离艾利亚斯家门口不远处驻守着一个连队。儿时,他和家人站在自家院中,便能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天,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响起,一家人便会站在小院中望着不远处的一抹红色,大声唱起国歌。
后来连队移防,那团燃烧的火焰依旧在艾利亚斯的脑海中跃动。高中毕业后,他参军入伍。在新兵营表现突出的他,被推选为升旗手。
国旗见证着官兵忠诚的守望。坚守的岁月,无声地在边防军人的脸上留下痕迹,也将一份深情深埋在他们心中。
今年是一级上士陈贵川驻守国门的第16个春秋。在他的记忆中,北疆的盛夏阳光热烈,官兵站哨一天归来,皮肤都被晒脱了皮……陈贵川站哨的界碑点位,曾是一处网红景点,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留影。
那年国庆节前夕,陈贵川在界碑旁执勤,一个小女孩跑到哨位旁,将一面小国旗递给他。此刻的国门前人头攒动,每名游客手中都拿着一面国旗,这一幕,让他这位“界碑前的哨兵”内心充满自豪。
对于排长艾孜买提来说,每次眺望边防线,他都会想起他的父亲。
艾孜买提的父亲曾是一名在西北边防服役的老兵。从小到大,父亲常给他讲戍边卫国的故事,告诉他“何为国、何为家”。
后来,艾孜买提也成了一名边防军人。一次巡逻途中,巡逻队遇到暴风雪迷了路,官兵在雪原中走了几个小时,直到看到哨楼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个人都热泪盈眶。
在界碑旁站哨,看着界碑上的“中国”两字,列兵胡浪总觉得亲切而又自豪。
“我曾有幸在此触摸过界碑……”小时候,胡浪曾跟着父母到霍尔果斯口岸旅游。
那时,母亲握着他的手在界碑上描摹“中国”两字。时光流传,15年后再次挺立在界碑前,他已成长为一名“国门卫士”,守望界碑是扛在肩头的责任。
“要当就当优秀的兵。”自入伍那天起,胡浪便这样激励自己。
连队有个传统,只有优秀的兵,才能入选霍尔果斯国门前哨班。为此,胡浪训练争着上、执勤站排头,还被连队遴选为荣誉室讲解员……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 那天的界碑前,前哨班组织界碑描红和宣誓仪式。胡浪拿起毛笔,认真为“中国”二字描红。夕阳西下,胡浪与巡逻官兵踏上返程路。他们脚下,路向前延伸;远方,飘扬的五星红旗,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国门前,官兵们坚守的身影始终如一。他们将热血和忠诚融入这片土地,成为霍尔果斯一道亮丽风景线。
作者:刘欣雨 李蕾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