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塔克逊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5-16 16:29:30

  情牵塔克逊

  ■杨明月  蒋 勇

  去年12月,离开服役16年的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岗巴营塔克逊边防连时,吴晨晨带走了一面五星红旗。

  这是一面来自查果拉哨所的五星红旗。对于塔克逊边防连的官兵来说,“查果拉”3个字含义特殊。

  海拔5318米的查果拉哨所是塔克逊边防连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哨所。查果拉,藏语意为“鲜花盛开的地方”。但事实上,这里雪山连绵、一片荒凉。伫立远眺,目光所及皆是灰白。而灰白中最耀眼的一抹光亮,就是哨所升起的五星红旗。在官兵看来,升国旗意义重大——“国旗在这里飘扬,就意味着这里有人守护”。

  因为天冷风大、光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国旗升上去一周左右就需要更换。许多在查果拉驻守多年的老兵退伍时,会带走一面换下来的国旗。在他们看来,虽然离开了哨所,但他们始终是这里的兵;看着这面国旗,就会想起在这里的日日夜夜。

  从背冰化水到通上自来水,从没电没网到电网昼夜不断,塔克逊边防连在变化,守护在这里的战士也在成长。

  2022年,服役12年的二级上士鲁周扬恋恋不舍离开连队后,又报考了西藏退役士兵专项考录(招聘)公职人员考试,选择留在西藏。来到西藏墨脱后他才知道,这里的自然环境要比他服役12年的日喀则更加艰苦。墨脱是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城,塌方、泥石流多发,停电断网是常事。同他在高原坚守12年的理由一样,他告诉自己,这个地方总要有人守。如今,鲁周扬已经在西藏墨脱工作了2年多,他仍将“岗巴精神”牢记于心:没有牺牲不得的己利,没有忍耐不住的寂苦,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他从部队退伍了,但又好像从未离开。

  对于塔克逊边防连的很多人来说,离开这里是件难事,他们总会以各种方式、各种身份再回到这里。

  李耿2011年入伍来到塔克逊边防连,2016年提干,2018年从军校毕业后,又选择回到岗巴营,成为塔克逊边防连的指导员。

  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还要回来?他便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塔克逊边防连有几十棵红柳。2014年,连队修建新营区,需要把这些红柳全部移栽出来。全连官兵齐上阵,一个班负责一棵树。他们一挖就是几个小时,生怕弄伤树根。红柳移栽出来后,大家更是精心呵护,找当地村民买羊粪买肥料,学习养护知识……“我舍不得这些红柳。”李耿说,他不知道这些红柳在老营区时最初被种于何时,当年又是谁种活了它们,但它们已经成了他的牵挂,就像那块永远矗立的界碑、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