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深处,护边员收藏“鱼水情”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5-19 15:49:08

  天山深处,护边员收藏“鱼水情”

  ■屈旭文 董欣宇

  5月的新疆,风不再凛冽,但寒意未消。跟随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库尔干边防连官兵,笔者来到位于天山南麓托木尔峰深处的英沿地区。在英沿前哨不远处,一间特殊的收藏室吸引了笔者的目光。

  老式煤油马灯、磨损的胶鞋、破旧的军绿色挎包……收藏室空间不大,陈列的展品却不少。“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收藏室创办者、维吾尔族护边员牙森·毛拉艾买提介绍。

  今年45岁的牙森·毛拉艾买提出生在英沿地区。这里自然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但军民情谊却格外深厚。1999年,牙森·毛拉艾买提成为一名护边员。从那时起,他便养成了一个习惯——记录军民互助的珍贵瞬间,保存有纪念意义的物件。

  起初,牙森·毛拉艾买提只是把收藏的物品存在家中。2018年,政府为执勤民兵修建执勤房后,牙森·毛拉艾买提决定将居住多年的老房子改造成收藏室,用于存放和展出巡边多年收藏的反映军民情深的物品,让更多人了解物品背后的温暖故事。

  靠门一侧整面墙贴满大大小小的照片,或黑白,或彩色,其中一张泛黄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中,一名军人满身泥泞,半跪在废墟残垣间,双手稳稳地托起一名身体蜷缩着的小女孩。“这是2003年夏天,牧民英里买斯·拜西的女儿被困在地震废墟中,时任连长朱维波不顾危险将她从余震中抢救出来的场景。”牙森·毛拉艾买提介绍。

  “这是军民同心建设执勤哨楼的见证。”指着一块绘有牧民和官兵并肩而立画面的“戍边石”,牙森·毛拉艾买提说,那一年,边防官兵在英沿地区建设执勤哨楼,附近的牧民们得知后,主动赶来自家的牦牛,帮助连队运送建筑材料,那段时间,大家同吃同住,像一家人一样。

  收藏室里还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军民团结的点点滴滴:官兵帮助牧民修缮房屋、教孩子们读书写字;牧民为官兵送去自己编织的毛衣、缝制的鞋垫……

  如今,牙森·毛拉艾买提的收藏室已成为当地的教育阵地,不仅牧民们常来重温往事,党政机关也常组织人员前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久前,牙森·毛拉艾买提绘制的“戍边石”、记录的巡边日志以及用了20余年的望远镜等物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在天山深处,有一群人,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牙森·毛拉艾买提说。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