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马英九赴陆之行传递两岸交流积极信号

2025-07-01 10:47:09

彭韬

彭韬,男,博士,湖南株洲人,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专长为两岸关系、台湾史、台湾政党选举及港澳台问题研究。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与省部校级科研课题。出版个人专著一本,主编两本,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及CSSCI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

深度分析

作者 彭韬 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副主任

6月15日,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隆重举行,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大九学堂”台湾青年首次出席该论坛,并与政协主席王沪宁会面,引发了广泛关注。在会上,双方强调要通过“九二共识”框架下的对话与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马英九访陆之旅是在台岛内“大罢免”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开展,是对岛内绿营责难的有力回击,不仅是个人的交流活动,更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示范效应,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一、促进两岸联结,助力和平发展

正如马英九所言:“两岸人民之间的情感与交流是无法中断的。”此次他率团于6月14日至27日访陆,行程丰富且意义重大。

行程首站来到福建,马英九出席第十七届海峡论坛,传递台湾民众对和平交流的期盼。在宁德参访时,他目睹了新农村建设成果。宋涛也指出,宁德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和中国共产党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执政理念的生动写照。对此,马英九感慨,习总书记让近亿大陆人民“脱贫”,是古今中外罕见的成就,也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令人深感敬佩与感动。

结束福建之行后,马英九率随行台湾青年前往甘肃参访。在天水参加公祭伏羲大典,溯源中华文化之根;参观雷台汉墓、嘉峪关,领略历史文化底蕴;参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他赞叹“中华民族真是了不起”,对大陆航天科技成就给予高度认可。在敦煌莫高窟,他带领台湾青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参加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活动。

整个行程中,马英九始终秉持“两岸合则双赢,分则俱伤”的理念,与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等交流时,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呼吁两岸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坚决抵制将台湾作为“棋子”的行径,为两岸交流合作与和平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二、消散信息茧房,增进两岸理解

长期以来,民进党当局出于“谋独”私利,系统性编织“恐中”“仇中”谎言网络,不仅在教科书里篡改历史、扭曲两岸关系,还利用媒体舆论大肆渲染“大陆威胁论”,甚至编造出“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大陆高铁没有靠背”等荒诞言论,将台湾民众包裹在充满偏见与谬误的“信息茧房”之中。这种恶意操弄,使得不少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长期停留在落后、封闭的刻板印象里,严重阻碍了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进程。马英九率“大九学堂”青年学子访陆让更多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到真实的大陆,对大陆产生亲近感。这种自下而上的民间交流,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消解了两岸民众之间的误解与隔阂,让彼此看到血脉相连的共同记忆,感受到休戚与共的同胞情谊,为增进两岸理解注入了强大的民间力量。

同时海峡论坛作为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交流平台,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累计吸引10余万人次台胞参与。然而,民进党当局却不断对其进行打压和抹黑,将两岸交流活动污名化,威胁恐吓有意参加的岛内各界人士。即便如此,本届海峡论坛仍邀请到超过7000名台湾各界人士参与,这其中包括马英九率领的20位来自马英九基金会“大九学堂”的台湾青年学子。尽管民进党当局不断对其进行打压和抹黑,将两岸交流活动污名化,威胁恐吓有意参加的岛内各界人士,但仍无法阻挡两岸交流的步伐。

马英九在论坛致辞中谈到两岸人民之间的情感与交流无法中断,任何政治力量都无法打压或阻止两岸民间的真诚往来。他在论坛相关活动中,多次用闽南语与在场人士问候交流,从语言这一文化纽带入手,拉近与大陆民众的距离,生动诠释了“两岸之间的连结是分不开的”。还列举了诸多闽台之间在历史、信仰、饮食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如许多台湾人的祖先来自福建,妈祖信仰是众多台湾人的精神支柱,佛跳墙、沙茶酱、菜脯蛋等闽台美食更是体现了两岸饮食文化的相通。又以金门与厦门为例,指出两地距离不到10公里,天气晴朗时抬头可见彼此,金门用水依赖福建协助,金门高粱用福建泉州的水酿造。这种地理与生活层面的紧密联系,是两岸同根同源的生动写照。他指出唯有透过不间断的交流与认识,才能减少误解,避免误判,建立信任与共识,共同寻找合作与发展的机会。

马英九强调两岸青年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事实上,近年来马英九多次率台湾青年访问大陆。近两年来,他已四度访陆,此前的“寻根”之旅敲开了两岸民间交流的大门,让许多台湾“外省人”的思乡之情具象化。此次参加海峡论坛率“大九学堂”学员前来,也是希望为两岸青年交流注入新动力,鼓励更多台湾青年到大陆学习、实习、就业、创业,通过青年交流减少两岸误解,建立信任与共识。他希望鼓励和支持这样的两岸交流平台能够持续下去,也希望带领台湾青年学子,通过文化交流让年轻一代从中华文化的精髓中找到对国家民族的认同与连结,促进两岸青年互动,增进两岸理解。

三、传递积极信号,强化情感认同

马英九参加海峡论坛并访问福建、甘肃,指向突破民进党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推动两岸民间交流迈向新高度,促进两岸同胞加深彼此了解。他们的行动代表了众多台湾民众的心声,反映出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这也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

这种民间交流的蓬勃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核心基石与强劲动力,也是提升两岸同胞福祉的关键路径。它不仅能促进两岸同胞深入了解彼此的生活样态、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有效消除误解偏见,拉近心灵距离,强化情感认同——如马英九带领台湾青年参与公祭伏羲大典等活动,让台湾青年深刻体悟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明晰自身血脉中的中华民族印记;还承载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推动心灵契合,而海峡论坛期间的系列活动,为文化传承搭建起坚实桥梁,夯实两岸和平发展的民意根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两岸经济依存度高、互补性强,两岸交流合作更是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的重要抓手,双方得以在经贸、科技、文化等多领域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例如福建省积极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两岸经济合作与人员往来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机遇。

归根到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通过加强交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筑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马英九推动的官方与民间多层次的交流,在从不同维度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力量,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筑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厚根基。

在当前民进党赖清德当局频繁恐吓打压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参与两岸民间交流的岛内团体和个人,变本加厉阻挠限制两岸交流交往的情况下,马英九的行动显得更为勇敢和坚定,不仅给岛内坚持两岸交流的民意打气,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两岸民间交流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在当前复杂的台海形势下,我们应更加坚定地支持两岸民间交流,鼓励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打破隔阂,凝聚共识,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左秋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