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建立美制战斗机生产线
■贾子豪 程宇一
正在组装的美国F-35战斗机。
据外媒报道,近日,芬兰帕特里亚防务公司在芬兰耶姆赛举行F-35战斗机生产工厂竣工仪式,标志着其与美国在F-35战斗机项目上的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据悉,相关生产设施预计今年秋季完成建设,将承担F-35战斗机前机身生产和组装工作。芬兰国防部长哈卡宁表示,此次合作有助于提升芬兰军工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也使芬兰在F-35战斗机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从装备采购方转变为核心部件制造商。
芬兰与美国在F-35战斗机项目上的合作可追溯至2022年。当时,芬兰国防部与美国签署价值近百亿美元的F-35战斗机采购合同。根据合同,芬兰将在2025至2030年间采购64架F-35战斗机,同时引进该型战斗机的前机身生产线,参与相关元件批量生产和组装工作,并负责部分战斗机的测试与维护。同时,芬兰帕特里亚防务公司与美国普拉特·惠特尼防务公司达成协议,负责F-35战斗机所用F135发动机的组装和维护。目前,相关工厂已在芬兰诺基亚林纳沃里开建,计划今年秋季完工并投入使用,以进一步巩固芬兰在F-35战斗机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近年来,美国加快推动北约成员国嵌入F-35战斗机全球生产链,以缓解产能压力。目前,已有多个北约成员国在采购F-35战斗机后获得关键部件生产线。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承担F-35战斗机中段机身的部分生产任务,意大利卡梅里组装中心负责该机型总装环节相关工作。芬兰承接F-35战斗机前机身生产组装工作,也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其制造的前机身除满足自身采购需求外,还将供应给其他已签订F-35战斗机采购合同的北约成员国。
分析认为,芬兰此举包含多重战略意图。
推动航空技术发展。芬兰希望通过参与F-35战斗机生产,建立与隐身材料应用、航电系统集成等前沿技术领域接触渠道,以推动航空制造技术发展。同时,芬兰希望在合作中吸引航空制造领域专业人才,促进技术与经验交流共享。此外,通过在该项目上的合作,芬兰为长期专注于陆战装备研发的帕特里亚防务公司,提供涉足航空制造业务契机,促使本土军工企业业务范围实现拓展。
提高自主保障能力。芬兰希望通过该合作推动战斗机在本土进行维护升级,以降低对外部维修资源的依赖。目前,芬兰战斗机维修高度依赖境外零部件,维修周期长且存在安全风险。掌握部分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
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芬兰希望通过F-35战斗机生产线的运营,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芬兰在F-35战斗机供应链中角色的转变,客观上加快了其与美国国防工业体系的捆绑。建立本土化生产线可以提升部分制造能力,但该合作本质上仍基于美国技术授权,未来芬兰在F-35战斗机核心技术升级时,仍需依赖美国。此外,芬兰深度嵌入美制装备生产链的举措,与欧洲防务自主趋势形成一定程度的偏离。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