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军区以落实新大纲为抓手促进教练员能力素质提升——
沙场大比武 练强“武教头”
■本报记者 杨明月 特约记者 郭 金
在观察与报知课目比武竞赛现场,参赛教练员使用自制教具进行讲解。许晓辉摄
“采取人机协同方式确定‘敌’暗堡大小、火力点位置,各组灵活运用不同战术动作快速通过……”盛夏时节,贺兰山下,宁夏军区组织的一场教练员比武竞赛拉开帷幕。
沙场硝烟起,戈壁演兵忙。记者看到,参赛人员严格按照新大纲要求,围绕自救互救、单兵战斗动作、无人侦察机操作使用、地面防卫行动等30余个课目展开激烈角逐。
“新大纲调整了相关课目的训练方式和标准,对组训施教能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该军区机关某局领导告诉记者,为培养“善组训、懂管理”的教学组训人才,今年,军区组织各级军事主官和优秀教练员沉到训练一线具体指导帮带,并以比武竞赛、定期现地抽考等方式,倒逼教练员不断升级组训本领、锤炼施教硬功。
走进比武场,给记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科技含量高了、实战味道浓了”。
“首先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共同领略科技的魅力……”记者走进教学楼室内授课比武现场,看到石嘴山市某人武部领导姜垚运用VR设备,讲授《高新科技知识》一课。让人称奇的是,一台人形机器人作为助教,站在他身边协助授课。
姜垚刚从作战部队交流到省军区系统时,对干好工作充满自信。然而,一次保障部队过境训练的失利,给他敲响了警钟。认真复盘后,他对担负的职责使命和自身存在的差距有了深刻的认识。“提升快速反应力和支援保障力,必须善用科技手段,把科技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制胜优势。”姜垚在训练笔记里这样写道。他和同事一起到地方企业调研,深入挖掘潜力资源,并引入地方有关模块信息,完善综合信息与决策系统。该系统可实时调取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信息,有效提升了支援保障和遂行任务能力。
室内比拼激烈,室外鏖战正酣。现地教学设置多处碉堡、铁丝网、三角锥、拒马等实物模型,最大程度还原真实战场环境。
在单兵战斗动作比武现场,5支参赛代表队轮番登台。“机器狗前出侦察,无人机拍摄实时画面;小组研究进入方法,把握好观敌情、用地形、避敌火、快速移原则……”银川市西夏区民兵田书祥讲解完动作要领后,一个猛扑卧倒,随后低姿、侧姿、蛇形走位、据枪……战术动作一气呵成。他巧妙运用机器狗侦察、无人机实时回传等科技手段,让人眼前一亮,最终以全场最高分夺冠。相比之下,有的教练员教案脱离实战、施教手段单一,最终铩羽而归。
“新大纲对战斗运动、攻击目标、克服障碍等内容设置更全、实战味道更浓,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下真功夫、苦功夫。”走下比武场,田书祥表示自己还需进一步优化组训模式、完善训练方案、提高训练效益。
记者注意到,比武评分将实战化理念贯穿始终——防护处置不及时扣分、伤口包扎不紧扣分、教学脱离实战扣分……
此外,比武竞赛还邀请军队院校专家和驻军部队优秀教练员担任评委,采取条码加密盲评、随机抽签排序、轮换调整裁判、全程监督录像、现场签字确认等方式组织实施。
“加强协同配合,掌握视频跟控方法手段”“实时关注飞行数据,精准控制飞行航线”……比武竞赛结束后,该军区根据采集的视频和数据展开复盘交流,从教案编写、教学设计、组训思路、动作要领、手段运用等方面全面剖析,总结经验、检讨得失、共享技能、固化成果。
“这次比武竞赛不仅取得了一批‘课目全、质量优’的教学组训成果、探索了一套‘效益高、范围广’的训练保障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组训由谁来训、怎么训、训到什么标准等问题,更点燃了每位教练员精武强能的热情,为完成好年度军事训练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军区机关某局领导说。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