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职工参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林海忆英魂 精神励后人
■霍宏刚 本报特约记者 赵 雷
辽宁省本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职工、“英模党史宣讲团”老党员参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杨 毅摄
阳光穿过松柏,洒下斑驳光影。盛夏时节,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里人流如织。记者跟随本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职工、“英模党史宣讲团”老党员以及优秀退役军人代表来此,追寻抗联先烈的英雄足迹。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坐落于本溪县小市镇,于2007年5月建成,2021年5月改陈后重新开馆,目前已累计接待参观者超600万人次,是当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联精神的重要场所。
走进陈列馆,气势雄浑的抗联英雄群像浮雕映入眼帘。浮雕上的抗联将士目光坚毅如炬,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杨靖宇用过的马刀,周保中秘密接头使用的硬币,宋铁岩用过的桌凳……上千件实物静静陈列在展柜中,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936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各抗日武装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此后的1年多时间里,东北抗日联军迅速发展成11个军,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率部转战在东南满的林海雪原中,领导当地军民同日伪军进行斗争。
每一件抗战文物,都在诉说着先烈的热血与忠魂。杨靖宇提笔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在冰天雪地里唱出将士们的家国情怀:“夺回来丢失的我国土,结束牛马亡国奴的生活。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1940年2月23日,孤身与敌周旋5昼夜后,杨靖宇被敌人包围。面对劝降,他宁战死、不苟活,舍生取义,以身殉国。
“抗日救国”是贯穿东北抗联斗争历史的一条主线,也是激励抗联将士血战到底的内在信念和强大动力。“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1936年8月,31岁的赵一曼在牺牲当日给幼子“宁儿”写下遗书,舐犊之情与爱国之情交融。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安置办主任张迪已经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到馆参观。有亲朋好友来本溪,张迪都会带他们来这里。“每次看到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心里都会泛起酸楚。英雄的伟大就在于,为了革命胜利,他们可以背井离乡,可以告别挚爱亲人,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救国救民的英雄精神。”张迪说。
英烈的抗战故事,让参观者深深为之动容。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股股长孟威表示,作为优抚工作者,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也是对抗联精神的最好传承。
近年来,本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探索社会化拥军路径,提高优待证使用效能,持续加强与职能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的协调联动,不断提高优待“含金量”。截至目前,60余家企业商户成为“拥军门店”,涵盖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医疗健康等多个行业。
“没有革命先辈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参观刚结束,同行的87岁老党员——县“英模党史宣讲团”团长郗桂珍,以《从英烈身上汲取奋进力量》为题,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这些年,郗桂珍手写讲稿80多万字,作报告150余场,还牵头组建爱心联盟团队,先后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500余次。
作为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郗桂珍说:“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抗联将士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奋不顾身地捍卫祖国,他们的英雄业绩和赤子情怀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林海忆忠魂,精神励后人。“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奋斗在你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表示,要把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转化为“时时放心不下”的使命担当。近年来,该县军地联手规范开展烈士祭扫、烈士公祭等活动,精心维护11处烈士陵园及零散纪念设施,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