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僚机加快飞向未来空战场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兵器大观 > 空战      2025-07-16 11:50:20

  无人僚机加快飞向未来空战场

  ■郭 芃  

  澳大利亚空军MQ-28“幽灵蝙蝠”无人僚机与E-7A“楔尾”预警机(左上)协同作战效果图。  

空客公司“灵活旋翼”无人机。

俄罗斯S-70“猎人”无人僚机。

  据外媒报道,近日,澳大利亚空军完成MQ-28“幽灵蝙蝠”无人僚机与E-7A“楔尾”预警机协同作战概念验证。测试中,E-7A“楔尾”预警机上的1名操作员控制2架MQ-28“幽灵蝙蝠”无人僚机对目标实施攻击。后续,MQ-28“幽灵蝙蝠”无人僚机还计划与F-15、F/A-18等有人战斗机开展更多协同测试。一系列实战化验证,让无人僚机距离实战应用越来越近。

  多国加快布局

  无人僚机强调与有人作战飞机协同,通过紧密配合提升空中编队整体作战效能。这一新型作战模式吸引诸多国家投入资源进行研发。

  美国在无人僚机领域起步早、投入多。2015年,美军正式提出有人作战飞机与无人僚机协同作战概念,并相继启动多个项目。2021年,MQ-25“黄貂鱼”无人加油机与美国海军F/A-18战斗机完成空中加油测试,此后又陆续与E-2D预警机、F-35C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测试。在2024年10月举行的“翡翠旗”军演中,XQ-58A“女武神”无人机与美海军陆战队4架F-35B战斗机以及美国空军2架F-15EX战斗机进行协同作战演示。当前,美军正加速推进无人僚机项目,开发YFQ-42A、YFQ-44A等自主性更高的无人机,计划由F-22战斗机对下一代无人僚机实施控制。同时,美军还计划在2030年前采购1000架低成本无人僚机。

  欧洲在无人僚机领域不甘落后。法国联合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和瑞士等国,推进“神经元”无人僚机验证项目,并针对“阵风”“台风”战斗机设计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方案。

  在欧洲多国政府和军方支持下,欧洲防务企业加快无人僚机项目研发。2024年5月,英国奎奈蒂克公司在英国国防科技实验室、海军和空军作战中心协助下,成功进行有人作战飞机与“女妖80”自主喷气式无人机协同作战试验。2024年6月,空客公司推出“僚机”隐身无人机原型机。该机翼展约12米,可搭载多种弹药,执行打击、干扰、侦察等任务,能与“台风”战斗机和F-35战斗机等协同作战。2024年10月,法国达索公司公布与“阵风”F5战斗机协同的新型无人僚机研制计划。德国赫尔辛公司与空客公司共同为无人僚机项目开发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以提升无人僚机自主执行任务的能力。今年5月,空客公司与西班牙海军合作,进行“灵活旋翼”无人机与H135直升机协同作战概念验证,为无人僚机与直升机协同作战积累经验。

  俄罗斯推出S-70“猎人”无人僚机,计划与苏-57战斗机搭档,增强空战实力。土耳其推进以“可汗”战斗机为核心的无人僚机系统建设,将“安卡”-3、“红苹果”等无人机纳入协同作战体系,实现有人作战飞机与多型无人僚机协同使用。韩国公布“忠诚僚机”项目,研发与KF-21和FA-50战斗机协同使用的LOWUS无人机,预计2027年开展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概念验证。

  聚焦实战需求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各国对无人僚机的定位、功能和作用形成更清晰的认知,相关研发方向也随之调整,愈发贴合现代战场实际需求。

  定位更加清晰。无人僚机不同于MQ-9“捕食者”、TB-2无人机等侧重独立作战的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也有别于以数量优势为核心的小型低成本蜂群无人机。其核心特征在于与有人作战飞机形成功能互补和战术协同,是未来空中作战行动的力量倍增器。在无人僚机配合下,有人作战飞机的感知维度与作战范围得到拓展,单架有人作战飞机与无人僚机协同的作战效能接近甚至达到传统多机编队水平。

  由于无人僚机需要与先进有人作战飞机协同作战,各国对无人僚机的整体性能提出更高要求。美国XQ-58A“女武神”无人机采用梯形机身、V形尾翼和S形进气口的设计,以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最大飞行高度达1.3万米,最大速度0.85马赫,可在复杂战场环境中快速抵达任务区域。法国正在研制的新型无人僚机,借鉴“神经元”无人机的隐身技术方案,计划配备“阵风”战斗机采用的“赛峰”M88发动机,以满足与有人作战飞机协同作战需求。

  功能更加全面。与功能特点鲜明的有人作战飞机不同,无人僚机更强调一专多能。大部分正在研制和验证的无人僚机采用模块化吊舱设计,可根据任务需求快速更换侦察监视、通信中继或攻击型组件,既降低装备保障维护成本,也提高了战场部署灵活性。例如,即便是定位为无人加油机的MQ-25“黄貂鱼”,也可挂载光电吊舱执行侦察任务,必要时还能在吊舱位置挂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技术更加成熟。目前,主流无人僚机多处于半自主化水平,需依托有人作战飞机的指令完成行动,其机载通联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尤为重要。鉴于此,多国加快相关技术的攻关进度。英国宣布为“女妖80”自主喷气式无人机装备互操作任务机载指挥与控制系统,采用与北约标准Link16数据链一致的信息格式与有人作战飞机通信,同时通过加装网关设备降低通信中断风险。今年6月,土耳其宣布“可汗”战斗机可通过本土研发的新型安全飞行数据链与“安卡”-3等无人机实时通信,并表示该数据链在带宽、传输量及抗电子干扰方面达到特定技术指标。

  发展前景广阔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有人作战飞机与无人僚机编队将是未来10至15年空中作战力量基本编成。在有人作战飞机短期内难以实现新突破的背景下,无人僚机的发展可能对未来战场产生较大影响,也因此受到更多重视。

  当前,无人僚机主要配合有人作战飞机执行任务。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发展,其功能或进一步拓展。2024年5月,时任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搭乘由人工智能自主驾驶的X-62A战斗机,体验该机自主完成翻滚、盘旋、突防等战术动作,凸显人工智能技术在真实空战环境中承担关键任务的潜力。随着此类技术发展,无人僚机未来将具备自主执行更复杂任务的能力,推动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模式进入新阶段。

  无人僚机可作为空中突破的先锋力量、有人作战飞机的防护力量,还能作为提供加油、通信中继等支持的保障力量。同时,其相对较低的制造与人员培训成本,为大规模装备和使用提供了条件。有观点预测,未来空中作战力量或将形成“有人作战飞机—无人僚机—普通无人机”搭配的3层作战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