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场眺望战场——“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观察与思考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7-21 09:48:25

    从赛场眺望战场

    ——“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观察与思考

    ■解放军报记者  安普忠  王梦杰  特约记者  张永清

    赛场砺剑,沙场亮剑。国际军事比赛既是检验场,也是磨刀石。

    7月19日,“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在新疆乌鲁木齐武警部队某训练基地落下帷幕。此次竞赛,精英巅峰对决、赛事如火如荼、交流热烈深入,为各国狙击精英搭建了互学互鉴的平台,有力推动了国际军事领域的务实交流合作。

    在竞赛观摩休息区,中外参赛队员就武器装备性能展开交流。

    赛场对接战场。本届“锋刃”赛事课目非常贴近实战:一是人装结合更紧密,将无人机空中侦察、突击车陆上掩护、冲锋舟水上渗透等人装协同与狙击作战紧密结合;二是技战协同更密切,小组狙击课目全程贯穿精确指挥、精密协同、精准打击;三是实战氛围更浓厚,竞赛场地更大限度还原城市要点控守、渗透行动、解救人质等真实场景。这些课目设计让众多选手感慨:置身赛场,仿佛身临真正的战场。“作为执行反恐处突任务的中坚力量,狙击手往往扮演着‘刀尖’角色。”中国武警参赛队员刘士柱告诉记者,真实战场瞬息万变,而赛场正是砺剑备战的最佳场所。

    “我参加过很多国际比赛,这次比赛课目的设计最好、组织水平最高。”白俄罗斯参赛领队安德烈对记者说,赛事的设置非常贴近实际战场,特别是场地的设计极为真实。尽管比赛和实战难免有一定的区别,但此次赛事充分考验了选手调动自身力量对抗压力和焦虑的能力。

    交流带来进步。“锋刃”系列赛事至今已举办4届,交流的范围不断拓展,共学共进的理念持续深植人心。在这里,记者不仅见证了竞技层面的比拼,更看到了经验的共享、思维的碰撞。各国狙击手虽然肤色各异、语言不同,但在赛场上,他们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和使命。

    在比赛前一天,中国武警参赛队员朱家红碰见了他赴科威特执教时的学生萨乌德。如今,朱家红与萨乌德在赛场再度重逢,同场竞技。

    在本届赛事最后一项课目“远距离挑战狙击”现场,记者见到了萨乌德。谈及此次赛事,他说:“得益于此前中国教员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我的成绩还不错。来到这里的选手都非常友善和出色,我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中国空军参赛队员刘疆也有相同的感受,在这次比赛中,他观察到外国选手的许多绝活:古巴选手检查子弹底火的特有手法、柬埔寨小组高效隐蔽的手语沟通系统、乌兹别克斯坦队伍轻便实用的射击辅助器材……这些都给他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思考。

    参赛队员在“远距离挑战狙击”课目竞赛中。

    合作方能共赢。当今世界并不安宁,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反恐新形势,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团结、深化合作、携手应对,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

    中国作为国际反恐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始终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往届相比,“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的规模更大、参与国更多、内容更丰富,进一步擦亮了这一国际军事合作的重要品牌。当把视线投向更广的地方,我们会发现,中国在推动国际军事合作上的贡献不止于此:“长城”国际论坛已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中俄“边防合作-2024”、中巴“勇士-8”联合演习成效卓著……这些影响日益广泛的活动,为各国提供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的平台,强固了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互补链条,有效推动国际社会形成更为有效的反恐合力。

    白鸽飞过蔚蓝天空,参赛各国国旗随风飘扬。人类的未来呼唤更多这样的竞赛,在团结合作的大旗下,汇聚起更多的人携手前行,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共同努力。

    (图片由侯崇慧摄)


作者:安普忠 王梦杰 张永清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